春去夏来,时也匆匆。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半年之久。
自辽金罢战后,北方不仅没了战事滋扰,就连一些流寇打家劫舍的事,也没有发生过了,百姓在各国的官吏安置下,都有了暂居之地,生活趋于稳定。
然而事实上,却是辽金双方都在极力的安抚民心,扩张军队,囤积粮草辎重,眼前的安宁,也不过是风雨欲来,暴风雨之前的宁静罢了。
经过这半年的发展,大燕轻徭薄赋,广纳流民的善举,也使得许多契丹百姓纷纷赶来投奔。
以前大燕只有燕北这一隅,如今又有了西京道这片领地,自然也能收纳更多的流民来定居,因此比起辽金属地的风雨飘摇,燕地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尤其是在这片未受教化的土地上,赵鼎可谓是找到了能一展所学的地方,各种惠民修养的政策颁布下去,不仅没有让慕容复损失多少,反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有了显著的效益。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赵鼎先是给流民安置了居所和田地,在生活稳定下来后,又鼓励百姓参军,只要参军便能得到赋税减免,钱粮供给等补助,而家中妇人则可以通过劳作来获得银钱,换取粮食等。
契丹百姓无论男女都异常彪悍,身体较强,哪怕是那些妇人,也能抵得上大宋的寻常男子,可以自行开垦粮田,以务农为生,且效率丝毫不输男儿。??.??????????.??????
为了合理利用这一优势,赵鼎兴办学堂,将那些契丹孩童全部纳入学堂一并教授学识。
这一来,可以教化外族子弟,传扬汉氏文化,二来也能给那些丈夫参军,需要独自抚养孩子的妇人们务农的机会,而每月的学堂费哪怕是妇人每月务农所得,就能支付的起,再加上丈夫参军奖励的钱银,甚至还有富余。
慕容复没想到赵鼎竟有如此远见,为了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当即便封他做了西州牧,并不吝钱粮的在背后供给。
赵鼎感受到了慕容复的诚意后,一腔热血也终于有了挥洒之处,做起事来更加的卖力,堪称废寝忘食。
为了回报这位陛下,他更是每到一处,都会带着慕容承泽在身边,对他倾囊相授,欲意将他培养成一个将来懂得体恤百姓的圣明君主。
慕容承泽也十分好学,拜其为老师,每日劳碌奔波,虽贵为太子,却一点也不娇气,深受赵鼎的喜爱。
就在西州被赵鼎几人治理的井井有条时,燕北龙城,也迎来了大宋的军队。
苟读带着为数不多的文官来到城外相迎,在与使臣交接一番后,一同进入龙城,直达皇宫。
沿途中,百姓纷纷围聚在道旁,好奇的看着这支送亲的大宋队伍。
得知两位公主最大的才十岁,最小的不过刚满七岁时,百姓既觉得有趣,又觉得大燕国威浩荡,就连大宋也不得不送两位公主来跟本国的太子定亲,心里与有荣焉。
紫宸殿内。
大宋使臣带着两名公主拜见慕容复。
慕容复高坐在龙椅上,身边是小七这位皇后,得知两位公主来了,她自然是要来见上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