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过去小半年,眼看辽金停战的期限将到,慕容复也不得不将心思全部放到内政上,开始提前做足准备。
在这一年之内,大辽四处招兵买马,终于凑足了二十万兵马,其中不见得有多少精锐,但仅是这个人数,就足以让人为之忌惮。
而大金在这一年里也没有坐以待毙,屯兵七万,粮草辎重无数。
虽然在人数上几乎只有大辽的三分之一,但兵贵精而不贵多,在总体实力上,大金反而要在大辽之上。
好在这次大辽带兵的是那位有着统兵才能的北院大王,只要用兵得当,哪怕军士普遍战力不高,大辽也能靠着人数的优势击败大金。
但在慕容复看来,这一场仗,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随着宋辽之战再起,流落与战区的契丹百姓,纷纷南下涌入西洲,虽然只是些妇孺老人,但西洲经过赵鼎这一年来的励精图治,已经极大的改善了生存条件,足可容纳百万人之多。
加上有慕容复的支持,他作为西州牧,将这些难民全部收下,并大肆开仓放粮,收服人心。
慕容复看着每天供给的钱粮几乎是个天文数字,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心想,若不是自己掌握了土豆和番薯这等产量极高的农作物,恐怕也无法支撑现在如此巨大的消耗。
不过此番善举,自然也为他赢得了民心,为大燕将来奠基,达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王朝的建立,离不开底层百姓的支持,而鲜卑族早已渐渐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慕容复要为大燕奠定根基,必然需要天下人来支撑,其中契丹百姓也好,大宋百姓也罢,他唯有树立功德,匡扶社稷于天下,如此才能收获民心,为大燕延续国祚。
就在辽金彻底开战之际,大宋也开始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只不过在徽宗看来,想要大宋富强,便需要先补足国库,以应不时之需,因此随着一道道繁刑重赋的法令颁布下去,顿时便让大宋的百姓苦不堪言,深受这赋税所累。
为此,许多地方甚至还发生了小规模的起义,乱世之兆初显。
慕容复得知宋境的局势后,当即顺势而为,将一些走投无路之
人全部拉拢到了燕北安置,一些心有抱负的人,更是仰慕他的威名,投入大燕军中,不仅扩充了军队,还以仁德之名收服了人心。
许多在大宋无法活下去的百姓,得知可以到大燕谋生后,便纷纷北上赶往燕地。
慕容复当初为大宋立下大功,深受大宋百姓的拥戴,如今虽另立一国,但对边境的大宋百姓却秋毫不犯,反倒常有开仓放粮,接济穷苦的善举传来,加上燕王之名誉满天下,听说慕容复连契丹的百姓都收留,许多大宋百姓觉得他理应与大宋更亲近些,因此在走投无路,无法生存后,都举家迁徙来投。
对于这些大宋百姓,大燕也是来者不拒,赵鼎、朱敦儒和陈与义三人如今各执一方,哪怕是百姓不断涌入燕地,他们也能将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除此之外,几乎整个大燕的军队都派遣到了西洲驻扎。
毕竟不是所有遭了难的百姓都是良善之辈,其中自然也不乏披着伪善外衣的穷凶极恶之徒,对于这些人,在见识了人心险恶后的赵鼎等人,也是以最严厉的刑罚招待,毫不留情。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镇住逃难的百姓,不然所有人都毫无秩序,不讲规矩,岂不是让整个西洲都乱成一锅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