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让南明灭亡,自己好名正言顺的发展自己的武装,赵福祥不惜引外军入京,至于南直隶的百姓受战乱能活下来多少,那就不是赵福祥能管的了。
赵福祥想着心事,拿着酒杯一饮而尽,边上的宋征舆看到这样没办法也只能一口喝了。明代酒杯不是后世那种二两半的玻璃杯,但一杯也足有一两多,赵福祥他们喝得是黄酒,这种度数只有十几度的发酵酒在赵福祥看来和后世啤酒差不多,可宋征舆就不行了。
与酒囊饭袋赵福祥不同,宋征舆家境极好,在加上年纪轻轻那里这么喝过酒,几杯下肚就有些微醺了,等赵福祥发现的时候宋征舆已经有些醉了。
宋征舆握着赵福祥的手哭道:“大哥,今天多谢大哥过来解围,要不小弟丢人是小,河东君可要失节了!”
赵福祥心中暗骂柳如是那还有节了,早就不知道便宜那个恩客了。不过宋征舆与柳如是的关系让赵福祥很感兴趣,现在看到宋征舆醉了,赵福祥不仅八卦之心大起,赶紧问道:“贤弟,你与河东君是旧识吗?”
提起这件事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宋征舆将他与柳如是这十年的感情波折好生说了一遍。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号河东君。“如是”是她自己起的字号,出自辛弃疾《贺新郎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自幼丧父的柳如是多灾多难,因无力偿还巨额债务,母亲忍痛将她卖给吴江一有钱人家当婢女,后又被这家转卖到江浙交界处盛泽镇上的“归家院”。
归家院是处“青楼”。不幸之中的大幸,是院主徐佛并非等闲之人,她心地善良,多才多艺,“操琴写诗,善画兰花”。在她的悉心调教下,小如是粗通文墨,才艺大长,很快就在归家院挂了头牌。
“人怕出名,猪怕壮。”如花似玉的13岁少女柳如是,被吴江周府的老太太相中了,硬把她赎去当了自己的贴身丫鬟。
吴江周府是退职宰相周道
登的府第。周老爷姬妾成群,却又看上了柳如是,三言两语哄得老母开心,又把如是纳了偏房。老夫新妾,周老爷常把如是抱在膝上,教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如是一一默记在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看见如是意外受宠,后来居上,其他姬妾不由妒火中烧,遂以最恶毒的谣言,诬陷她与男仆春茗私通。这一招果然奏效,周老爷暴怒之下,将如是逐出了周府。
转了一个大圈,柳如是又回到了归家院。周府的一番波折,使她对人世百态有了新的体验,不再轻信别人,率性而为。
风流个傥的青年才俊宋征舆,是云间“几社”的领袖人物。他慕名来访,倾吐心声,欲结秦*晋之好。柳如是不知他是否值得托付终身,有意考他一考。
钱钝夫所著《质直谈耳中记:某个冬日,宋、柳约会,宋如约先至河边。柳却传语:“风大浪急,船行不稳,宜在水中等待。”宋毫不迟疑,纵身入水。如是恰到,急令人救起,将宋揽入怀抱,百般抚慰……
有情人终成伴侣。宋征舆带着柳如是长期同居在外,纵游山水,吟诗填词,无拘无束,好不快活。
丽日蓝天之下,骤然飘来一团乌云。宋征舆的母亲听说儿子在外狎妓,怒不可遏,不仅派人将宋拘回府里,严加看管,还让官府下达“逐妓令”,将柳逐出云间。
像只离群的孤雁,柳如是悲鸣远去,再无回头。但前路茫茫,伊于胡底,她亦不知晓。
宋征舆错失红颜知己,含泪写下《一剪梅:
天暮江云一带寒。几阵轻风,无数青山。画船独立到更阑。霜满人间,月满人间。往日匆匆今日闲,到得将忘,忽又多端。千林烟路不禁看。若要愁还,除是君还。
在盛泽时,柳如是结识了张溥、陈子龙、李存我等民族志士,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她曾慷慨陈词:“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然而冷酷的现实却使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百无聊赖之际,她整理刊刻了自己的两本诗集:《戊寅草《湖上草。“西风欲破人愁寂,吹入芭蕉作雨声。”道出了柳如是身陷泥潭无力自拔的苦闷心情。
这时自言替她解闷释愁的人来了,这人便是小有诗才,自命不凡的谢三宾。几番接触之后,如是看出他不过是个胸无大志的市井小人,断然拒绝了他的求爱。谢三宾本来就不是啥好东西,转脸纠集一帮地痞流氓,不断上门寻衅滋事。柳如是气得呕血,一度避往嘉兴。
江南文坛泰斗钱谦益,号牧斋。他以诗识人,对柳如是大加赞赏,逢人说项。只因他当年典试浙江时,破格录取了谢三宾,与谢有师生之谊。为了摆脱谢三宾的骚扰,柳如是赶往常熟,向钱谦益求助。
看见头戴儒巾,身着男装,气度不凡的“女丈夫”,年近花甲的钱谦益失去了宿儒往日的矜持,竟发起少年狂来。他即兴赋诗,把柳如是比作卓文君,说自己就是司马相如。柳如是幸遇真名儒,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甘愿以身相许。他们真的要结婚了。婚礼别具一格,选在画舫举行。
这天,云间缙绅以钱“为老不尊”为由,“哗然攻讨”;岸边围观者亦莫名激愤,向船上乱投瓦块秽*物。面对满地鸡毛,一片狼藉,钱、柳泰然自若,仍沉浸在新婚燕尔的快乐之中。
为了金屋藏娇,钱谦益在“半野堂”后,花巨资增建“绛云楼”。资金困乏时,他将自己珍藏的孤本宋版《汉书,卖给了谢三宾。谢因不满钱出面干涉自己的丑行,且又横刀夺爱,遂趁机压价,硬让恩师亏了二百金。
这段节选自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陈先生是作者最尊重的史学大家,所以这段就不改了,谢三宾的描述
与中有些出入,请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