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明朝那些奇葩皇帝中的朱祁镇,做事不动脑子,总喜欢任人摆布,结果败军覆师做了俘虏。
其实,经过“阳和”一仗,也先时刻都在注意着明军的动向,一直尾随明军,看见明军松松垮垮的样子,他便在盘算着,一定要寻找着最佳时机,一举击败这个看似强大的庞然大物,最好是杀光所有敌军。
西元1449年8月10日,从宣府出发,明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土木堡”。而“土木堡”也就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土堡”,在河北怀来县城以东约10公里处,为一船形城堡,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0米,城墙高6米。原为砖土结构,但因日久风化,到了明朝年间也只剩下土墙了。
“土木堡”就是个被历史荒废的小城堡,给路人歇脚休息可以,但做军事重地则万万不可,因为它四面环山,仅有的一处水源也已被抢得先机的也先大军封锁了。他正张着麻袋口等着二十万明军一头扎进来。
“土木堡”离怀来只有10公里,而怀来是明朝的一个军事重镇,城墙坚固,虽然守军不多,但只要大军进得城来,只要城门一闭,就算十个也先大军也奈何不了,因为游牧民族骑兵一般不善于攻城,况且明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火器”,就算面对三倍于己的骑兵围城,也有还手之力,毕竟也先军队也不多。
这时,又是这个王振下令,不进怀来城,就在土木堡停下。不过,他这时的理由一点也不高尚:“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不进城,就在这里等侯!”那千余辆车估计是辎重、粮草车,反而落下了?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种战争逻辑必须懂,否则就是犯了兵家大忌,搞不好就会败军覆师。如果有敌军在后面截杀,就算人家不打你,只要夺取了你的粮草辎重,控制了粮食、武器,也能困死你。
一个人犯一次错不奇怪,但是一个人从始至终不停地在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总不会警觉以致反省?那就不只是奇怪了,甚至是奇葩。而王振这类愚蠢至极却又自命不凡者,不仅白痴,简直笨死,活该被杀。
那一位皇帝呢,也会听从王振太监的调谴?要知道“土木堡”这个鬼地方,要水源没水源,又没有有利地形,瓦剌大军随时会攻打过来,生命安全极度没保障,还敢呆下去,而不去上了保险的怀来城?活该!
反正这昏君朱祁镇就是韧性地听从了这一调谴。如果说前两次犯错还可以补救的话,则这一次犯错后,他彻底没有救了,除非神仙显灵。先是七年的俘虏,被遣送回来后被弟弟朱祁钰软禁。
这是就朱祁镇的第三次犯错所导致的结果:“土木堡之变,使朝廷大军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北京门户洞开,随行朝廷命官、高级将领等战死数十人……明朝国力骤减,国势就此衰落……”这是后人对此事评价。
“土木堡之变”导致朝廷大臣损失有: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英国公张辅、侍郎丁铉、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鼐、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也先大军当场杀死。
明朝财产损失:骡马二十余万匹,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战后,居庸关“巡守都指挥同知”杨俊上报,“在土木堡战场地拾得所遗军器,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副,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火药一十八桶。”
又宣府总兵杨洪上报,“在土木堡战场所拾军器,盔三千八百顶,甲一百二十余副,圆牌二百九十余面,神铳二万二千余把,神箭四十四万支,大炮八百尊。”
残酷吧,损失人员暂且不论,光在战场上拾得战败遗留下来的军器,就数以万计,简直让人难以理解。西元1449年8月23日,待战争结束后,“都御使”陈益上奏:“诛杀王振全族”。
景泰元年(西元1450年)七月,新皇帝朱祁钰朱祁镇的弟弟派大臣李实去看望朱祁镇并会见也先。
君臣见面感慨万千,都流下了眼泪,一阵嘘寒问暖之后,李实问了朱祁镇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略去不谈,就光说第二个问题。
李实问:“太上皇有今日,只因宠信王振,既然如此,当初为何要宠信这个小人?”
朱祁镇听到这个问题,百感交集,失声痛哭,说出了他唯一的辩词:“我用错了王振,这是事实,但王振在时,群臣都不进言,现在却把责任归结于我(今日皆归罪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