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一个到二十一世纪尚存争议的话题。
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点,白银在市面流通变少,导致物价飞涨。
什么导致白银变少呢?
除本身开采能力有限之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一是,大批朝廷勋贵窖藏白银和黄金等贵金属。
二是,白银流入被慢慢的中断。
白银流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菲律宾将美洲的白银通过海运流入东南。这条线路,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菲律宾,最终于崇祯十二年中断了。
第二条线路,正是倭国。
由于万历三大征,大明和倭国的关系闹僵,白银也逐渐减少了流入。随着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也彻底断了。
目前为止,两条通道还保留着。
“倭国喜欢大明的布匹,非常讨厌本国产的,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牧羊心理,赚取他们的白银。”
杨承应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靠谱。
这时,李尔瞻轻咳了两声,让杨承应回过神来。
“天使,在想什么呢?”李尔瞻好奇地问。
“额……没想什么。”
说罢,杨承应尴尬的笑了起来。
李尔瞻也跟着笑了两声。
接着,他道:“听闻大明要三方布置,围剿奴酋?”
“你听谁说的?”杨承应略微吃了一惊。
他们刚到朝鲜,都没见过朝鲜大王,他也没和李尔瞻提起这件事。
“是这个。”
李尔瞻从袖子里拿出一本集子,放在杨承应面前。
杨承应半信半疑的拿起,稍微一看,脸都绿了。
这本集子出自兵部左侍郎之手,里面的内容竟然是辽东各方的邸报。
里面就提到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战略。
还有杨承应在盖州的“辉煌”战绩斩首千,俘获数千奴酋士兵。
“我擦,文人一支笔就是厉害,把我的战绩吹嘘了几倍。”
杨承应心里这样想,也看不下去,合集子。
这时,他忽然明白李尔瞻这么殷勤的原因,原来是信了这本集子的话呀。
既然如此,我得好好利用这一点。
杨承应承认道:“确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也知道,大王似乎不太认可。”
李尔瞻尴尬的笑了笑,道:“实不相瞒,王派往辽东的使者被努尔哈赤割了耳鼻,羞辱一顿赶了回来,王为此大动肝火,却也不敢有所作为。”
“哦,这是为什么?”
“哎……兵士孱弱,不足一战。”
李尔瞻一脸的无奈。
杨承应却从他的表情和话里,嗅出一股不一样的味道。
敢这么说自己的王,又直言朝鲜士兵孱弱,说明李尔瞻并非一个人前来,背后还有人甚至一股势力的指使。
“这是朝廷的旨意,我也无可奈何。”杨承应坦率地道。
“如此,还请天使禀大明天子,可不可以减缓一二,朝鲜国弱民贫,实在折腾不起。”李尔瞻道。
“与其担心这些,不如担心你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件事,杨承应做不了主,索性转移话题。
“我?我有什么危险?”
李尔瞻一脸诧异。
“我在来的路,看到无论官绅还是百姓都暮气沉沉,又听说大王深居内宫,不问政事。就算有想法,也要听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