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城指挥使司,正堂。
杨承应不在的这段时间,表面权力都在方震孺手,实际都握在罗三杰的手里。
不是他有多么优秀,而是他和杨承应休戚相关,所有将领都相信这一点,听命于他。
因此,罗三杰组织人手把指挥使司修缮一新。
杨承应在拜访了待在巡按衙门的方震孺后,来到指挥使司,环顾四周,颇为惊讶。
“老罗啊,我让你待在金州城,是让你带领百姓完成春耕,不是让你修缮衙门。”
杨承应嘴里说的是责备之词,语气却非常的轻。
罗三杰笑道:“将军,俗话说得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指挥使司可是咱金州卫的颜面,不能省啊。”
“哈哈哈……罗将军说的对。”
其他人纷纷附和。
杨承应苦笑着摇了摇头,信步走入正堂,在主位坐下。
他坐下后,众将才纷纷落座。
罗三杰坐在他的身旁,一起面对金州卫诸将。
刚入座,一贯心直口快的许尚就叫了起来:
“将军,我听手下的弟兄说,将军拉回好几大车的银子,是不是真的?”
其他人也望向杨承应,眼里充满了期望。
“是这么回事。”
杨承应很爽快的承认,“这些钱,将来大部分用在大伙身,一部分给积善堂和幼儿所,还有改善百姓的生活。”
听到这话,众将都兴奋了。
很多人当了半辈子的大头兵,都没见到过白花花的银子。
连世袭千户许尚,一个靠着喝兵血养家丁的人,也很少看到。
更别提其他人。
片刻之后,杨承应轻咳几声,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按照朝廷惯例,本来应该是南兵和北兵分别拨付军饷。”
杨承应清了清嗓子,郑重道:“自今日起,只要是我麾下的将士都不分南和北,一律按照全新的标准拨付军饷。”
说到这里时,几乎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想知道全新标准是什么。
“月饷一两四钱,一斛米的粮饷。”杨承应道。
此话一出口,众将无不震惊。
整个辽东由于受到气候、战乱和人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米价居高不下。
所以很多士兵宁愿要粮饷,也不要白银。
杨承应的新标准,居然既给白银,又给米粮。
怎不叫人兴奋!
在众将欣喜之余,杨承应却泼了一盆冷水:“可是,想要拿到这份军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自然。”许尚第一个拥护,“狼走千里吃肉,有本事才配得这份饷银。”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
杨承应道:“那好,明日我在校场亲自检查每个士兵在我离开这个月的训练情况。不合格者,离开!”
“遵命。”
众将起身回应。
这主意是宁完我出的,一方面强化士兵对杨承应的忠诚,另一方面通过测试,进一步挑选出精锐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