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青纱帐 无独有偶
由于韩立和孟再红找张超美的时候,她正在地头跟家人一块干活呢。
因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上河村是三巨头的情况,所以会计享有跟赵村长和梁大队长一样的待遇,下不下地干活都有一定的工分、补助可拿。
但是现在实行的是定额工分制,哪怕张超美在村里面的待遇跟以前一样,可是她妈妈不会让她这个劳动力歇着,多帮忙干一点家里面就能多一点工分,再加上会计的补助,她二小子往后的生活也就会更好一点。
孟再红跟张超美说话套近乎的时候,韩立看向此刻的玉米地,由于现在已经进入了七月份,它们已经长到了一米左右,至于高粱长的就更高了,青纱帐虽然还不是非常完美,但是也已经初步成型了。
韩立看到这么高的玉米地和高粱地,心里面不由的想起前世看过的那部名叫“什么高粱”的电影,里面的女主角骑驴回家,被拉进高粱地里面以后造成了很大一片狼藉。
韩立想到这里心头一热,自己是不是体验一下青纱帐中与众不同的感觉呢?
这个念头刚刚浮现,韩立就想起他上次帮乔山红领养孩子的时候,从李红霞口中得知自己当初在河边教训江小丽的场景被她亲眼看到了。
但是放弃让韩立这个新鲜的体验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孟再红今天穿的可是非常方便的裙子,于是他悄悄的把乌鸦给召集过来,让它们先行探明周围地块的情况。
等到张超美跟孟再红聊完以后,两个人这才一起往回走。
不过走到半路没人的时候,韩立拉着孟再红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去。
“韩立,这是要去哪?”
“韩立,你上午不是刚来过吗?下午又来,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
但是张淑兰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立察觉后对着她轻轻的摇了摇头。
跟云家姐妹那对双胞胎是一个地方的不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天之内会连续开具出两份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证明,这简直打破了他们的认知,这个情况别说在上河村了,就算放到整个县里也是相当罕见的。
韩立对这方面的事不太了解,但是他在赵村长面前向来是不知道就问。
韩立带着张淑兰把这些事全部办完回到卫生室以后,张淑兰直接从后面抱住了韩立的腰说道。
“韩立,我听说再红家人给她找到工作了?”
张淑兰跟侯玉华回来的晚,再加上信的事,她们俩还没来得及做饭。
场面静止了十几秒后,赵村长率先咳嗽了一下说道。
“村长这怎么说。”
中午饭还没吃完呢,在马润萍、吴丽丽、杨秀英的努力下,所有知青全都知道了孟再红家人给找到工作,还有她即将要回城的消息。
另外一封就是云家姐妹俩写的,这里面除了她们的工作琐事之外,就是讲述对韩立的思念之情。
大家中午下工回来,韩立把所有人的信全部给了出去,不过杨秀英身为记分员,经常在各个地头走动,她接过信以后问道。
赵村长之所以会关注这方面的事,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他的一个老战友在那里驻扎,另外一个就是他的一个儿子也在大三线驻扎。
“这是好事呀,大庸那边可是大三线建设的重点,现在有了工作岗位说明建设的很好,要知道去往大三线建设的大部分都是我们东北人,张淑兰同志回去以后说不定要能遇到我们这里人呢。”
这次周围有乌鸦的警戒,所以韩立放的特别开,他给孟再红从神拳讲到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三巧儿》、《虞美人》.这些有关青纱帐的故事,并且是一点点揉碎了SRQC讲给对方听。
要知道自从有知青到上河村村插队这些年,他们开出这样的证明信一双手就能数过来。
韩立说完,杨秀英惊讶的拉着面色多了一丝忧愁的郝红敏就朝着知青院跑了过去。
“韩立你这是要.”
“是呀,听说这个工作好像还很不错呢。”
“韩立.,信信.。”
“别着急,慢慢说,什么信?信怎么了?”
侯玉华这时候刚好追了过来,她看着满脸激动喘着气的室友直接说道。
“我上次在县里面看过一份相关的统计,这些年辽省提供了6千万吨生铁、8千万吨钢材、5千万吨水泥.等等,每年都往大三线的方向迁移将近十万人。
“这是张淑兰同志家人的来信,她家人在大庸当地已经给她找好了一份在水电站的工作,所以这次还是要麻烦村长和大队长帮忙写个证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