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江左枭雄 > 第19章:未见青山老,昔人已白头

第19章:未见青山老,昔人已白头

桓温双手扶住问兰的肩膀,低下头,对着问兰的眼睛,缓慢道:“不必着急,慢慢走。”

“是,是。”问兰不巧对上桓温的眼睛,险些再次慌了神。他的眼神淡然而深邃,犹如满目星辰入海,有种伫立荒洲的凉薄,又是流光收敛,让人看似有情。

他们前面有一座被打扫得极其干净的竹屋,门扉前没有青苔,屋外是成排栽种的花木,虽是冬天不见花开,想一等到春夏,定然是芳菲满院。

“叩叩”桓温上前轻敲门扉,此时刚好有寒风拂过,吹得他墨发飞扬。

“谁在叩门?”忽然,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媪(ǎo)打开了门,她的仰头看向桓温几个人,眉眼中满是沧桑。

“晚辈路过此地,想讨一碗茶水喝。”桓温拱手道。

“哦,进来吧。”天冷气寒,老媪说话间带出一口口白气。

竹屋一个人住倒显得宽敞,现在几个人走进去顿觉得这屋子太小了。老媪行动间有些许佝偻,在屋内架起了小火炉正准备给桓温他们煮水。

她的话不多,倒了几碗水后就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前,只独看向远处的长堤,一声不吭。

桓温从屋内看向老媪,不其然看到了门外的光景。

那时,恰好烟云尚未消散,竹屋前方有千节修竹恍若生长在半空,令青空含烟,一色苍苍。

“老人家,请问弘农太守墓在何处,我等慕名而来,只为到太守坟前祭拜一场。”

桓温放下碗,准备辞行时,顺便向老媪打听郭璞墓的下落。

然而,当老媪听到“弘农太守”四个字时,手中的拐杖险些抓不稳,身形一晃。

“郭大人啊,郭大人的墓地就在玄武湖畔。”老媪缓缓站起来,走到门外,看向远处的长堤。

“出了这门,向北直走,便到了。”老媪叹息一声,“许久,许久不见有人来看他了。你们是?”

桓温听着语气,料想这位老媪或许是郭璞的亲故,遂如实道:“晚辈桓温,家父乃廷尉桓彝。”

“哦,原来是茂伦家的小郎君。”

老媪似乎陷入了回忆,披上大氅带着桓温他们往北走。

桓温走在她身侧,只听到她缓慢而沉吟的语调传来。

“认识你父亲和郭太守啊还是在‘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们为避战难来到建康,寄住在玄武湖畔,那会玄武湖还是叫后湖,……”

那一年,郭璞从山西闻喜县去南方避难,避难途中与桓彝(huán yí)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在避难期间,他们住在玄武湖畔,因身处乱世,他们心中满怀愁绪,遂时常去玄武湖长堤赋诗抒怀。

“那年五月,我记得是刚过了端午,和他们相遇那日我正和闺中好友去后湖采菱。我乘着小船穿梭在莲花丛中,但我不记得是因为那满目的莲花在倒影在水中有着别样的风情,还是因为荷香令我着迷,我不禁迎着荷风站到船头去唱起了歌。”

老媪拄着拐杖,站在枯萎的荷湖岸上,诉说着那段年轻往事。桓温站在一旁不出声,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

“然而,船头不小心一歪,我就掉到湖中。同行的几个姑娘惊叫了起来,这把你父亲和郭太守惊动了。”老媪提起拐杖,指了指紫金山方向,感叹道:“那时,他们在柳岸上,东望紫金山,北眺幕府山,想必是在览阅胜景。”

“当他们听到我们的求救声时,郭大人他当即就跳入水中想把我救起来。”说到这里,老媪忽然笑了起来,“可是郭太守他是北方人,并不善水,最后啊,还是你父亲把我们两个都救了起来。”

桓温看到老媪充满回忆的笑脸,心中也有些许感触。

『想必,当年的她应该会先喜欢上郭璞,毕竟那么憨直的男人,哪个姑娘家不喜欢?』

的确,当年的那个落水姑娘心中一直心心念念的是那个叫郭璞的年轻郎君。郭璞和桓彝将那个叫菱儿的姑娘救上岸之后,被姑娘家人邀请去家中做客顺便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

他们告别这位叫菱儿的姑娘后,几番辗转,直到永昌元年菱儿才和他们再次相见。

永昌元年,菱儿在汉安侯王敦府邸做侍女,而郭璞则刚好被王敦任为参军。

“多年后,我和郭太守在汉安侯府再次相遇,可是他已然不记得我。”老媪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些对于她来说都不算遗憾。她一顿,眼里已氤氲着泪光,“后来,汉安侯造反,他请郭太守占卜战事。我本是想提醒郭太守离开,可是太迟了。”

郭璞为人太傲,即使明知说出实情自己会被杀,还是将不吉的不辞说了出来。王敦谋反,郭璞这个参军惨处死。

“郭太守死后,你父亲积极参与军机大事,亲自率兵前去讨逆。”老媪又是一叹,“现今,你父亲也去世了。我亦老矣,当年在江南后湖诗酒畅怀的日子也快要忘记罢。”

桓温和老媪他们边走边说,不觉间竟来到了郭璞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