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完了法德奥三国的意见后,英国首相大卫这个时候才开口道:“对于俄国工党,我们是一定要打击的,不过具体怎么打击,显然也要做好谋划。”
“因为世界大战和欧洲流感的原因,我们已经错过了干预俄国最好的时机,现在俄国工党彻底掌握政权。”
“而现在的俄国依旧是人口过亿的超级大国,且沙皇政府之前给俄国留下了深厚的积累,使得俄国具有完备的军工体系。”
“所以,我们想要干预俄国,该怎么做,显然要谨慎一些。”
即便损失了大量国土的俄国,依旧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而且因为俄国工党的组织能力,这个俄国说不定比之前的沙皇俄国更加难缠,至少沙皇俄国可没有口才和能力说服俄国底层民众积极支援战争。
说到这里,大卫首相突然把矛头指向了东非,他皱着眉头说道:“弗里尔阁下,这次你们东非必须主动承担更多的义务。”
“可以说俄国工党能够做大,东非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在1918年,贵国能够干预俄国政治,情况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
“当时,世界范围内,也只有贵国有能力和时间完成对俄国工党的干涉,但是你们不仅没有行动,反而隔岸观火,最终让俄国工党成功。”
面对英国的指责,弗里尔显然不会背锅,他挑着眉毛说道:“大卫首相,你的指责完全是无理取闹,俄国工党的做大,说到底是尼古拉二世政府当初对国内矛盾处置不当造成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当时俄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只要尼古拉二世立刻停止战争,恐怕俄国工党都没有成功的机会。”
“而且,在俄国出事以外,我们东非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限制俄国工党的发展。”
“我们扶持了俄国皇储组成了新的俄国政府同工党政权做斗争,同时向俄国境内的抵抗势力出口和赠送了大量武器,帮助他们对抗工党组织。”
“但是,谁能想到这些抵抗组织自己不团结,战斗力和纪律还差,最终被俄国工党逐个击破。”
“而且,我们想干涉俄国,实际上也有能无力,毕竟当时贵国封锁了苏伊士运河这条东非和俄国最重要的通道,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向俄国输送人员和物资。”
“而从俄国的东部进入俄国,对于东非来说更加遥远,如果是从西伯利亚出发的话,反而美国和日本更有优势,但是很显然他们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最后,东非对俄国境内反抗工党势力的支援只能通过波斯湾,然后通过陆地进行。”
“而大家都知道中东和中亚地区,不仅情况复杂,交通更是十分恶劣,还不如西伯利亚铁路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做出了最大努力对干涉俄国的政治。”
东非同俄国的主要贸易线路有两条,一个是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然后再通过奥斯曼帝国控制的海峡进入黑海。
另外一条,则是通过波罗的海抵达圣彼得堡。
除了这两条路线以外,其他路线都不太重要,毕竟黑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属于俄国经济发达的区域。
弗里尔接着说道:“东非对付俄国工党的努力是不可磨灭的,至今阿列克谢领导的俄国流亡政府依旧达累斯萨拉姆市。”
“反而是诸位,当初没有接受我们的建议,让阿列克谢沙皇领导乌克兰和波兰等地区,继续同俄国工党做斗争。”
显然,欧洲各国是不可能接受一个东非扶持起来的傀儡,领导乌克兰和波兰等原沙皇俄国地区的。
这个时候,德国的赫尔曼首相打圆场道:“好了,大卫首相,这个时候再追究谁的过错,已经于事无补,现在大家应该回归到如何对付俄国工党的话题上来。”
克列孟梭总统说道:“我不建议直接出兵俄国,如果是在俄国工党掌权之初,我们或许还能通过军事干涉,将俄国工党扼杀在摇篮之中。”
“现在,欧洲好不容易熬过战争,所以大规模出兵,并不符合欧洲民众的心理,搞不好会弄巧成拙,反而让俄国工党钻了空子。”
“现在,波兰和乌克兰等国家既然已经从俄国独立出来,我们不如将他们重新武装,成为对抗俄国工党的一把好刀。”
显然,克列孟梭是不支持出兵的,毕竟现在法国的情况,根本不支持克列孟梭如此做。
而今克列孟梭好不容易通过积极的抗疫政策,拉回了一点支持率,如果再谈及战争,法国民众会毫不犹豫的将他踢下去。
再者说,法国在世界大战中的损失过于惨烈,克列孟梭也不打算再让法国卷入新的战争之中。
除此外,克列孟梭支持武装乌克兰和波兰等国家,也有些给德奥两国挖坑的意思,现在克列孟梭反而希望东欧出现新的国家,进一步平衡俄国和德,奥两国。
而波兰和乌克兰的底子都不算差,有成为欧洲中等强国的潜力,如果能将他们扶持起来,对于法国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
大卫首相对于这个建议自然也是支持的,他说道:“克列孟梭总统说的不错,现在我们应该大力扶持波兰和乌克兰,至少让他们在军事上有自保的能力,并且作为欧洲屏蔽工党的前沿阵地。”
对于,英法两国的建议,德国和奥匈帝国有些犹豫,不过最终还是同意下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不扶持波兰和乌克兰,那对付俄国工党就要德国和奥匈帝国亲自上阵,而这不是两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
尤其是奥匈帝国,因为国内复杂的情况,奥匈帝国政府也最清楚,如果奥匈帝国和俄国直接碰上的话,那对于现在的奥匈帝国绝对是一场灾难。
俄国工党甚至不需要扶持奥匈帝国境内的工党组织,只要支持各个民族独立,就能要了帝国的半条命。
所以还是用乌克兰把俄国同奥匈帝国隔开,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俄国工党渗透奥匈帝国的难度也更大。
而奥匈帝国既然同意了,德国自然也只能支持,对于德国而言,亲自对付俄国工党其实不算大问题,但是德国也不想成为英国和法国的棋子,毕竟,英法两国本来就有希望德国和俄国直接打起来的小心思。
最终,参会各国达成了一致,那就是扶持波兰和乌克兰和俄国工党对垒,以此来实现消耗俄国的目的,同时对俄国实行严厉的经济封锁,让其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