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大总参谋部办公室。
因为是信任的长辈,海因里希没有隐瞒自己私下的动作:“起义军告诉我,他们已经成功带着人员和武器潜入乌国西部的部分城市与农村地区,建立据点。支援的种粮也已经分给了农户们,相信今年秋天会有一场大丰收。而那些丰收的粮食便是我们的回报,到时候不仅德国可以吃饱,还能匀出来一些以作他用。”
冯·塞克特以为海因里希是想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其他国家,好赚取其中的差价,便问道:“自从经济大萧条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谁能有钱买我们的粮食?”
“匈牙利和波西米亚。”海因里希回答道:“奥匈帝国时期,他们一个与奥地利共享帝国主导权,一个是帝国的工业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本钱的。”
“嗯。”冯·塞克特稍加思索之后点了点头。他是职业军人,对经济和政治的东西不感兴趣,这也不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以他选择交给海因里希来做决定。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我们不如把握住已经拥有的合作对象。夏国那边的政府又发电过来催促德国军事顾问团启程,还点名让您带队去。他们甚至威胁如果您不去,他们就取消和德国的合作,改聘法国人。”
因为冯·塞克特身体不太好,军队本并不想让他继续奔波,但夏国方面态度十分强硬,他们也不得不多做考虑。
帝国战争结束后,德国政府受制于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再加上英法两国的经济封锁,只能将目光放在与自己没有利益纠纷的东方大国。对其政策主要为尽可能多的占领夏国市场,向其倾销工业制品,以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或许是因为巴黎和会上的“同病相怜”,这时候的德国政府是同情夏国的,因此交易是公平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迅速转变了对夏政策,将夏国作为战略资源的供给地。
夏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例如钨、锰、锑、锡、铬等稀有金属。其中钨矿产量占世界的38,锑产量占61.73,这些金属是制造飞机、坦克和反坦克炮弹等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德国严重依赖的资源。因为战败后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再加上德国很难从美苏和英法控制的殖民地获得这些资源,为了实现扩军备战的战略,不得不加大和夏国的合作。
去年,冯·塞克特就在其副手冯·法肯森豪将军的推荐下接受了夏国政府邀请,去夏作私人访问,并在此期间呈上“陆军改革建议书”。也正是这份建议书,使夏国政府的总统坚持冯·塞克特必须再次来夏做特别军事顾问。
根据《凡尔赛条约,像冯·塞克特这样的高级军官是不可以参加顾问团的。但冯·塞克特巧妙地钻了个空子,让军官们直接退役,等“出差”结束后再恢复军籍,以规避英法的制约。
短短几月,夏国政府领袖对冯·塞克特评价甚高,荣宠至极,一再挽留不得后深感遗憾。临别之际,他还亲笔写信给冯·塞克特,表示只要其再度来华,将承诺更高地位和更大权力的职务。
在冯·塞克特回到德国后,夏国方面也是几次来电邀请并询问其再度访华时间。
为了国家大义,冯·塞克特同意了再次访华。
倭国方面则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大使馆更是几次登门,但并没有得到德国外交部的正式回应。
这是海因里希的意思,与倭合作不会让他们失去什么,但得到的也很少;与夏合作则可以收获更多。保持德国在华地位,一旦这个大国将来强大起来,定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长刀之夜”后,总统兴登堡渐渐将手中的权利下放,许多事务交由希特勒政府和大总参谋部负责,自己则跑去了东普鲁士的疗养院休养。
因为冯·塞克特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涉及军事的外交和内政方面全权托付给海因里希负责。就像他所期待的那样,在他们这些普鲁士老兵的扶持下,留着普鲁士血液的海因里希渐渐能够承担重任。
1934年,6月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