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守势
“慕容儁病虚体弱,虽号称三十万之众,实则能战者十之一也,夏夷大战,吾为中土豪杰,当助一臂之力,殿下战其前,在下乱其后!”
一封密信从卢奴燕军大营送出。
慕容恪退守中山后,慕容儁率大军驰援,燕国除了留在辽东兵力,几乎倾巢而出。
“他有什么要求?”李跃翻看信笺,没留下任何身份线索,连字迹都是当世常用的楷书。
“没有任何要求,也未标明身份,昨日单人独骑,交给我军斥候。”张生野道。
“你怎么看?”李跃将信递给刘应。
如果此人说的是真,那么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慕容恪丢掉了襄国,对人心的冲击极大,几十年的胡人都城,一直是坚不可摧的象征,几经易手,都不是被正面攻破的。
地缘上,丢掉襄国,燕国损失不大,但人心的平衡已经打破了。
加上燕国内部的一堆破事,有人造反是必然的。
“你说的不错,燕军利在速战,我军当以稳为主,速召杨略来廉台,让他全权负责此事。”两边都是倾国而来,李跃不得不万分小心。
尉缭子有言:兵以静胜,国以专胜。
如同历史上的秦赵因上党爆发的长平之战,秦赵都倾国中青壮而来,廉颇坚壁而守五个月,但最终因为国力不及秦,又中了秦国离间计,换下老将廉颇,启用赵括,选择决战……
大战自去年秋末爆发,至今已经快五个月了。
步卒在左,连环甲骑在右,骑兵在后,号角声动,羽箭遮天蔽日而来。
梁国的崛起,绝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有薄武的,有魏山的,有崔瑾的,有周牵,还有常炜,所有人心往一块去,再大的困难也不算什么。
就像长平之战,秦国赢了,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五万,但自身伤亡二十余万,导致没有实力吞下赵国,休养了三十年后,才吞并山东六国。
燕国虽处于弱势,但并非没有反击之力,相反,慕容恪收缩兵力,正是为了积攒反扑的力量。
不出战,燕军必败,出战,就等于给了燕军一次机会。
李跃心中一阵感动。
“臣以为还是要慎重一些,不可因一面之词而轻易出击。”刘应看完之后道。
才十几天的功夫,燕军就有些撑不住了,频频前来挑战。
汉高祖麾下沛县群英便是如此,朱洪武宁愿只带淮西二十四将另起炉灶,也要离开郭子兴。
有常炜、周牵在后方,李跃不必担心后方,一心一意盯着战场。
与其说是梁燕两军决战,不如说是中原与辽东加幽州地缘板块的一次碰撞,决战的是国力。
目前看,吕护、逄约都有可能,两人难兄难弟,在燕国过得都不好。
从襄国推进到中山,补给线拉长,粮草压力增大。
后方虽然困难,常炜的奏表中却没有任何埋怨,反而叮嘱李跃稳扎稳打,后方之事无需多虑。
所以王猛建议的拖下去,就能稳操胜券。
心念华夏的不在少数,梁国虽不是正统,好歹也是一个华夏势力。
但在中山决战,燕军背靠幽州,离蓟城不算太远。
东、中、西三路进兵,加在一起也有十七八万大军……
历史上所有崛起的势力,首要条件,便是内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