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四天,杨寅秋一直在临时学道衙门内一边监考一边阅卷。
一共用了三天,他才堪堪将四书题的卷子全部阅完,而这时候,扬州府所有的州县的院试正式完成。
所有的卷子被刻意打乱、滞留后,跟着最后一批四书卷混杂在一起递到杨寅秋的案头。
杨寅秋在审阅完完后,令吏员将各取中试卷按照三等放好。
然后根据页眉各县取录的情况,有所增减。
比如一个县取了二十名,那就要在那个县里再找出十份被罢落的卷子凑数。
而另一个县足足取了五十人,则要再从五十人中剔除二十人。
没办法,各县取录比例都是事先订好的,至于比例如何订?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事情,肯定是根据本县文教的实际情况,以及进士、举人、秀才、童生的多少订了个合适的数字。
三天订好《四书题的录取比例,接下来杨寅秋的工作就是再读五经题。
五经题与四书题相比,在院试的权重自然是稍低一筹的。
不过随着科举考试进入乡试及以上的阶段,五经题也逐渐重要起来。
所以,五经题在院试其实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
前两天杨寅秋看了若干文章,只觉尚可的较多,惊艳的凤毛麟角。
但在今天,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易为本经的童生所作之文。
这次杨寅秋所出的题是以《易·大过全章为题。
其文开篇则曰:“无咎之难也,其道进于天!”
接着写道:“夫人何以无过,求之于《易,有人尤将终身焉。”
杨寅秋点了点头道:“此文贯通经史,作深入开掘,既不悖经注,又能独出己见,确实不错。”
想到这,他在文章底部的中间画了个圈圈。
接着,他将这份卷子放入竹篮,拿起下面另一份卷子读了起来。
这篇文章是以《诗为本经的童生所作。
杨寅秋见题微微一笑。
这次他以《周南·卷耳为题,看似简单,实则想要写好很难。
其实想要写好《诗的八股,用后世的话讲,要做到四个方面:
首先,文章要紧扣主题,据文求义,对崩文做出符合其本意和情趣的概括。
其次,文章要要翻新巧构,股对句群,是《诗义理性强的诗句给出生动形象且有层次的解析。
第三,要通过创造性的重写再现,对经义中的心物情景关系进新深入的审美挖掘。
第四,通过对诗中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生动摹写,使之得到更为传神,更加精微的审美拓展。
从这四点上可以看出,虽然诗经文辞简单,郎朗上口,也没有别的经义那么微言大义。
但想要写好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审美上的复刻和延伸,对作文之人的审美意趣是个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