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讲这个,我就是凡夫俗子,追求的就是身体更好一点,能活的时间更长一点,生活质量越高越好。至于其他的,那不是我现在追求的。”田庆勇摆了摆手。
“我们追求的也不高啊,不是说一定要怎么样,比现在更好一点就很不错。”一旁的刘晓雨插口道。
这话说的轻松,但在坐的几个人都不是傻子,谁还不知道谁,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烦恼,这不是以人的意志转移的。
在大多数的时候,人们常常是屁股决定脑袋,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
田庆勇问张岚有没有什么修行方面的书籍或者引导者,他觉得找人的话估计不太容易,如果张岚认识的话,介绍过去可能会更容易实现。
俗话有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大部分人都比较看重后半句的意思,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那个领进门,而不是修行在个人。
你踏入了门槛,才有机会说未来。连门槛都没踏进去,讲什么未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刚学三年,打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为什么呢?因为眼界的大小不一样了。
眼界越小的人,他的“行动力”就越强,为什么呢?因为他做事情不考虑后果,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于是乎呢,他得了个冷病,别人教他吃了个热药,他的病好了。
可是他不知道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病,再加上他的傲慢和我执作祟,于是乎呢,他就以为自己是个医生了,于是见到有病的人就告诉他你要吃热药。
但是有热病的人呢?吃了热药可能就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完蛋了。但是他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嘛,所以可能很自信的造了一堆恶业而不自知。
所以呢,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时,最好还是学会管好自己的口比较明智。
对所谓的修行人指导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步调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刚学走路,那你就要教他如何去走路。
有些人可能路走的比较熟练了,那你就可以教他如何去奔跑。遇到鱼,你要教他如何游泳。遇到鸟,你要教他如何飞翔。
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个比较深的造诣,是没办法对症下药的。
扯一堆自己都似懂非懂,其实也不怎么信的东西,本质上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做人要学会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任,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很多时候,只要引用的是真理,那就是造福于人,自己不懂也没关系,有人看到了会懂。
但要是自以为是的给那个真理加几个字,那可能就成了误导的源头了。要学会有自知之明,不要弄巧成拙。
有些人你提醒他掉进空洞里了,变成铁石心肠了,做人要有情义,他就说你是波旬弟子。
有些人你提醒他掉进有坑里了,直接成了放大贪嗔痴慢疑的迷信了,一脚踏进三涂地了,他就说你顽固不化,他们的“神”将来不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