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民意民心
如今雍、霍二家被抄没,各地空出来的大量官吏岗位都被分给了其他南中家族。
没有了这两家的南中,已经不存在体量大到能影响官府的家族了……除了爨家。
然而爨家的家主爨习,原本就是老刘的迷弟,如今又成了太子刘禅的忠实拥趸,爨家上行下效,全都是拥刘积极分子……
其他汉人家族又因雍闿的倒台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虽然现在实行的“阶梯式征税”限制了他们这些家族的长远壮大,但也比过去的日子好过多了。
重新划分为六郡之后,对官吏的需求也增加了,南中汉人家族的政治地位普遍有所提高。
至此,只有造反派受伤的世界完美达成。
“太子、军师,咱们此去,需留多少兵马在南中?”张翼问道。
刘禅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先后浮起笑意,都读懂了对方的意思。
“不留兵。”刘禅淡定道。
这样南中无力大规模叛乱,北伐也有了更多的兵源。
张翼思考一番道:“至少当留一万人马!”
刘禅想起马谡和关兴当时流民般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扶贫把自己都扶成流民了,那声望能不高吗?
【断喝触发】
“各地效仿存駬‘弘义军’,纷纷组织青壮自愿听官府调遣,帮助维护秩序。只要我们确实是在保证南中人的利益,他们比谁都怕乱。”刘禅道。
藤甲乃是选用南中本地林中合适的老藤,编制本身就很麻烦,还要经过水浸、暴晒、油浸、涂刷桐油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历时两年方可制成。
他们各自呼喊着不同的话语,乱成一片,其中还夹杂着夷民的语言,以及失声痛哭。
历史上诸葛丞相不在南中留兵,刘禅认为除了是一种智慧之外,更是出于无奈。
诸葛亮道:“藤甲虽工艺复杂,制作藤牌却简单很多,以此代替木盾,亦是大有裨益。”
眼见刘禅与诸葛亮走出来,人群立刻沸腾了。
刘禅点点头,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藤甲防护力在皮甲与玄铠之间,而且很轻,综合性能确实不错。
自从太子与诸葛亮到了之后,日子显而易见的变好了,生活突然就有了奔头。
张翼冷汗都下来了,抱拳道:“太子与军师所言极是。是末将考虑不周,自以为稳妥,此时方知乃是取祸之道。”
只是牵马率众才出原雍家大宅,刘禅便傻眼了。
刘禅笑道:“巧了,我亦有些想法,需请教诸葛叔。”
诸葛亮笑道:“今既与夷民咒盟,却又留大军在此,岂非自废前功,反叫夷民生疑,倒不如坦荡而去。
然而了解过后才发现错得离谱,除了“物美”这一点之外,其他都和刘禅想的截然相反。
他抿着嘴,表情严肃,这种场景他不是第一次看见了,然而每一次都会触动他的心。
甚至诸葛亮还教他们用竹子搭建高脚竹楼,防止虫蛇之扰。
许是被哭声感染,拥堵的人群哭声渐多,许多人家人新丧,亦是悲从中来,加入了嚎哭大军。
“呵呵,伯恭,依你之见,南中当留多少兵马?”诸葛亮笑问道。
“……啊?”张翼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不留兵?!”
“此物轻便省力,不怕水、不怕潮,如能大量装备,我军步卒防护与机动力定可再升一档。”刘禅敲敲手中藤甲,不无遗憾道。
而且当时他还在盘算着北伐,不仅不能在南中留兵,还要将南中可战之兵一起带走,迁徙青羌万户入蜀,组建无当飞军。
不能啊,以此地百姓充沛的武德,能动手是绝不会玩什么静坐的。
“关于武备改进之事,亮还有诸多想法,之后需与太子详谈。”
李恢正在最前面不停地安抚劝离人群,可惜任由新上任的李使君嘴皮磨破,一个人都没被劝走。
这些百姓不是被李恢组织来作秀的,他们皆是自发来此,是真的不想让刘禅与诸葛亮走。
“不能走啊,你们一走,我们可怎么办啊!”
计议已定,通传各郡县后,刘禅等人准备整军出发。
“停——!”
没有人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他们对那些达官贵人的脾性太清楚了,只要太子与诸葛亮一走,他们定然会现出本来面目,变本加厉的搜刮。
纵然能改进工艺,但选材环节便已经限制了量产。
“孤与诸位约定,今后官府定会延续孤与军师定下的政策。若有人胆敢擅自改弦更张,致使民不聊生,孤定斩其头,言出必践!”
他的一个想法,就能决定一群人未来的命运……
张翼点头:“翼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