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河北岗。
想到前段时间郭图来找自己,得知袁绍已经有心南下青州,自己不得不离开邺城前往渤海,荀谌便有些愁闷,这首诗也算是由感而发。
“好,友若兄大才!”
“...”
一众文士也将自己所写的诗篇念了出来,可却没有一个能和荀谌相比的。
姓崔,鸳鸯楼的东家?又和荀谌相识,难道是崔琰?
听到荀谌对那男子的称呼后,韩烨第一时间就想到崔琰,至于崔林,只是崔家旁支,想必和荀谌也不会熟悉。
和大厅中的火热气氛相比,韩烨和典韦身边就寒蝉多了,典韦的身形,一看就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文人自恃清高,自然没人愿意理会二人。
“不知公子何方人士,为何不去以文会友?”
韩烨还在想怎么弄清状况,忽然一个声音从耳边传来。
“先生你不是也没有去吗?”
韩烨反问道,加上十五六岁语气还稍显稚嫩,让人难以产生防备。
“呵呵,我本以为冀州,这文会也定然精彩无比,没想到不过是一首诗篇,便让我眼前一暗。”
来人叹着气道,自己来冀州也已经一个多月了,虽然有不少旧友来访,但来人却觉得过于清闲,听说鸳鸯楼文会,才过来看看。
“哦?不知先生师从何处?”
“颍川。”
颍川?乖乖,这个时间段竟然有颍川的大才来冀州吗?韩烨怎么也想不起来。历史上颍川来的大才,基本上都是投靠袁绍的,所以韩烨并不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
想到眼前这人竟然是颍川来的,又如此不屑于士族间的吹嘘攀比,韩烨就想尝试收服一下。
“烨也有一首诗,不知先生可愿听否?”
“哦?”来人兴趣被韩烨引起,“公子请。”
“诗名卖炭翁。”
卖炭翁?好古怪的名字,和冬雪又有什么关系?文士心中差异,却见韩烨轻叹了起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士族府上丝绸衫。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一车炭,千余斤,管事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韩烨将白居易的卖炭翁简单改写,将宫中使者改为士族中人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