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李卓才果然差人送了一个食盒过来。 食盒分三层,上面两层是切得薄薄的,码得齐齐整整,用油纸包好的酱羊肉,最下面却是放了一包银子。 清绮看了看酱羊肉,又将银子拿在手里掂了掂,足足有二十来两,喜道:“爷,还是大爷疼你。” “嗯,大哥一向对我很好。”孟韶道。 “切,爷你莫不是忘了,以前你经常被大爷训哭的。”清绮不屑地撇了撇嘴。 孟韶不接她的话,将最上面的一层食盒放到了桌上:“清绮,这个你留着吃,剩下的我带到书院里去。” 清绮一听,将银子包放了下来,利落地拿过食盒又摞了回去:“不成,爷每日在书院里念书,费心费神的,正要补一补。我在府里又不做什么。再说了,这一阵子爷去了书院,太太看我没事做,就让我去大厨房帮忙,经常能捞到好东西吃呢。” 孟韶听了,心里一酸。 清绮是贺婶的女儿。当年贺婶与父亲是一个戏班子里的,只是贺婶年轻时坏了嗓子,在戏班子里主要是替人化妆,打杂。 吴王叛乱时,戏班子散了,父亲就再也没有见过她。 父亲带着她在济水县安顿下来后,遇到了带着女儿逃荒的贺婶。 父亲收留了她。 父亲被葛安智带走以后,孟韶到李家做了义子。但李太太对丈夫收留一个书吏的儿子做义子非常反感,刚刚六岁的孟韶,身边连个照顾的下人都没有。 贺婶就带着女儿进了李府,只为了照顾她。 贺清绮比她大一岁,两人一块儿长大,虽说名义上是主仆,实则是情同手足的异性姐妹。 她什么性子,孟韶最清楚不过了。也没再跟她争,想着明早悄悄给她留下就是了。 “清绮,”孟韶打开银子包,拿出了约五两银子,将其余的又包了起来,“剩下的你先收起来吧。” 清绮见孟韶拿了五两银子,高兴起来:“爷总算开窍了。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舍得吃可不行。偏爷总是不听劝。今年你都十五了,连月信……” 清绮突然捂住了自己的嘴,又跑到窗户跟前,朝外看了看。其实这院子在李府的西北角,最是荒凉冷清,平日里哪有人来。 清绮确定了外面没人,这才拍了拍胸口,小声道:“连……那个都没来。其实咱又不是没钱,以后爷可千万别省着了。” 孟君宜走的时候,给孟韶留了一百来两银子。贺婶手巧,靠着替人梳头,化妆,过世时也留下了三十多两银子。 虽说两人手里一共也有个一百来两银子,可孟韶舍不得花。她们无依无靠的,总要有点儿钱傍身。 不过如今义兄知道了,又给了她钱,她也不好再像以前那样扣扣索索了。总舍不得吃确实对身子也不好。 只是,她可不想来什么月信,来了那个,就又增加几成漏馅的危险。 两人絮絮叨叨地说着话,清绮又替孟韶收拾了几件衣裳,书本,并那几两银子,一总包到了一个蓝缎子包袱中,明日去书院好带。 没有火盆,两人上了床,拥在一起睡了。 第二日一早,清绮送走了孟韶,回屋才看到针线笸箩反扣在桌子上,拿起来一看,却是一包油纸包着的酱羊肉。 不由得跺了跺脚:“爷也真是的!也不知啥时候放的。”眼圈却禁不住有些红了。 孟韶回了书院,先到学舍放了包袱,这才收拾了书笔纸墨去了学堂。 孟韶所在的书院其实就是国子监。因是由顺明府书院扩建而成的,人们都习惯称其原来的名字。 顺明府书院本是开国时的一个大儒所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因办得太好而招来了祸事。 书院在南边钱塘府还有一个分院,当时吴王的封地正在钱塘府。 吴王野心勃勃,在书院里花了大量的金钱。 分院渐渐发展得竟然比京里的本院还要宏大繁茂。也培养了一大批心中向着吴王的朝廷官员。后来,吴王叛乱时,差点儿酿成大祸。 平定吴王之乱后,皇帝痛定思痛,深感书院对学子的影响之深。将原来形同虚设的国子监改做他用,却将顺明府书院收归朝廷,扩建成了新的国子监。并规定,凡学子考中举人后,都要在书院读一年书,考核合格才能参加进士科考。 而京师一带,更是考中秀才,就要进书院读书。这也是朝廷为收拢人心而设。 且进院读书的秀才举人不但不收束脩,还发给一定数额的膳银。 京城四品以上官员子弟也要进书院读书,不过这些人就没有膳银发了。 当然官员子弟也不在乎这点膳银,不过像孟韶这样的,就有些惨了。 以前还能跟着义兄混饭,后来义兄进了礼部,她不舍得花银子,吃饭就只能凑合了。 今日的第一节课是讲经,博士明显有些心不在焉,解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一句时,连孟韶都听出他说错了。 一下课,宋怀瑜就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说道:“孟弟,你来,我跟你说个事儿。” 说着,拉了她的手就往外走。 孟韶跟着他出了学堂,见他还不停步,想起义兄的话,就甩开了他的手,说道:“宋兄有什么事儿?就在这儿说吧。” 宋怀瑜有些奇怪地看了孟韶一眼:“你今儿怎么了,扭扭捏捏的?”突然脸一白,声音也提高了,“莫不是你又跟别人好了?” 这话往日孟韶听了不觉得什么,可有了昨日义兄的提点,立时就觉得怎么这么别扭。 “什么叫我又跟别人好了?大家都是同窗,在一块儿也不过是探讨诗文而已。什么好不好的,说的这样难听!” 宋怀瑜一看孟韶恼了,想着不过是休沐回了一趟家,孟韶应该不会这么快跟别人好上。 就又陪了笑脸,说道:“孟弟,我逗你玩儿呢,你怎么还当真了?不过这事非同小可,我们还是到竹林那边去说吧。” 出了修身堂的后门,往北再往东转,有一个水池子,池边有假山,还种了一大片竹林。如今天气尚冷,水边风更凉,很少有人过去。 不知道宋怀瑜所说的非同小可的事到底是什么,不过孟韶想着他父亲是礼部侍郎,应该有什么内|幕消息,就跟着他去了竹林。 等到了,宋怀瑜却又不急了,笑嘻嘻地问孟韶,在家里过的好不好?吃了什么?玩了什么? 孟韶有些不耐烦,不过还是说道:“我从家带了酱羊肉来,等散了学我给你送点儿。” 宋怀瑜一听,立时笑得就跟偷到了腥的狐狸一样,拍了拍孟韶的肩,说道:“我就知道,还是孟弟记得我。不过送就不用了,一会儿我找你,咱们一块儿吃。” 孟韶无所谓地点了点头:“也行。……你快说,到底是什么事?一会儿还要上课呢。” 宋怀瑜又贼头贼脑地看了看四周,只有风吹竹叶的声音,这才小声说道:“我跟你说,咱们书院出大事了!” “什么大事?”孟韶心想,这书院里看起来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啊。 “率真堂丁字班有个秀才悬梁自尽的事儿,你知道吧?” “嗯。”孟韶点了点头。这件事当时闹得还挺大,那秀才的父亲抬着尸首堵了书院的门,非要讨一个说法。 “那老头又跑去告御状了!”宋怀瑜一脸兴奋说道,“据说是回家后在儿子的贴身内衣里发现了一封遗书。遗书中说每个来书院读书的秀才都要交二百两银子,不然就别想通过书院的考核,也就就没法再考举人。” “那秀才交了银子,本以为一年后通过考核就能考举人了,谁知又被书院里的一个师长看上了,逼着他那个,”宋怀瑜两手拇指头相碰,做出亲嘴的样子,冲孟韶挑眉说道:“你明白的吧?就是搞断袖。” 孟韶愣了一下,踢着脚下的枯树,胡乱点了点头。怎么这两天自己听到这个词如此频繁。 宋怀瑜还当她不好意思了,越发离她近了些:“你说这秀才也是的,自己都要死了,也没敢说是谁逼的他。他老父亲只他一个儿子,见儿子死得冤屈,就豁出去敲了登闻鼓,告了御状。” “皇上大怒,下令彻查。结果查出了是率真堂的一个五经博士,钱是他私自收的,并不是每个秀才都要交。人也是他逼的。” “哦,就这事啊?这有什么非同小可的?”孟韶道,“我也听说了,不过没你说的详细罢了。” 前几天,书院里确实有个五经博士被官兵带走了,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喂,你别不当一回事啊!”感觉自己被轻视了的宋怀瑜,又向前迈了一步,“我偷听我爹和大伯谈话了,那个五经博士就是被推出来顶包的,这里边的事儿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孟韶差点儿被他挤到竹林里,忙往一边闪了闪:“好好说话,我脚都差点被你踩到了。” 宋怀瑜嘿嘿一笑:“我这不是着急吗?你以后注意着点儿,正主儿肯定没被抓起来,你又长得这样……水灵。” 一听这话,孟韶急了:“喂,你说谁水灵呢?” 外面的风有些凉,再加上激动,孟韶的脸红红的,宋怀瑜真想上去摸一把。 可他又不敢,只好躬身陪了个不是:“好,好,我说错了。我水灵,我水灵行了吧。” 孟韶看了看宋怀瑜,他生得也不错,颀长的身材,面庞白皙,眼睛大大的,瞳仁漆黑如墨,倒也称得上水灵。 又扑哧一下笑了。 宋怀瑜见孟韶笑了,高兴地伸手去拉她的手。却是被她甩开了,“说话就说话,别拉拉扯扯的。” 宋怀瑜一脸委屈地样子:“我只是想带你抄近路回去。时候不早了。” “那也用不着拉手啊。”孟韶道。 他说的近路孟韶也知道的,从桃溪园穿过,直接就能到修身堂的后面。只是桃溪园是博士、监丞等人住的地方,生员们一般都躲着走。 两人蹑手蹑脚地进了桃溪园,疾步而行。路过一座假山时,忽听里面传出说话声:“那天的事儿不许说出去,不然……” 宋怀瑜一顿,停下了脚步。里边的人已经惊觉了,厉声问道:“是谁?” 宋怀瑜是侯府子弟,轻易没他怕的人,不但不跑,反而高声应道:“是你小爷我。” 说着,拉了孟韶的手,转过了假山。 只见假山洞子里站着两人,一个是书院的监丞陈尚南,另一个……背靠假山站着,倒像是被陈尚南圈在身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