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看看周围的普通百姓,再听一听他们所说的话。
到了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了老百姓的艰难,正如朱厚照所说,普通的百姓所求不过一日三餐,片瓦遮身,有御寒的衣物,除此之外要求的很少、很少。
然而就是如此简单的要求往往都无法实现,辛苦劳作一年都难得几顿饱餐,冬天的时候全家都要忍饥挨饿。
看看这些老百姓,大多数都非常的瘦弱,反观朝中的这些大臣,大腹便便者众多,肥头大耳者不在少数。
大臣们位居庙堂之高,当然是不用为吃食烦恼,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句得罪龙王爷就要禁止捕鱼,反正他们吃不吃海鱼是无所谓的,也影响不到他们的收入地位。
可是对于大明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有没有海鱼的影响就非常的巨大。
就如同眼下,饥荒其实并没有完全的过去,要等到今年的新粮上市的时候饥荒才算是过去了,这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如果不是天津这边有源源不断的便宜海鱼贩卖到京津各地去,现在的粮价能够稳住吗?
毫无疑问肯定是无法稳住的,大明的这些粮商,一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只要有可能他们恨不得将粮食当金子去卖的。
正是有天津这边每天捕捞上百万斤的海鱼,廉价的海鱼肉冲击市场,让大明的百姓能够填饱肚子,这些奸商们才没办法去抬高粮价。
还有眼前的鲸鱼,捕一头鲸鱼相当于上千头肥猪、上百头牛,足以让几万人饱饱吃上一顿,还可以养活大量的捕鲸人,这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结果一句得罪龙王爷就要禁止。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微微眯眼睛,接着又迅速的思索起来,这些人难道就真的不知道海洋捕捞业对大明的重要性?
很显然不是,谢迁他们这些人一样知道,一样也是可以看到海洋捕捞业对大明的重要性,只要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足以养活上千万大明人,还可以带动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就业,有维持生计的工作。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他们很清楚这一点。
但为什么要反对呢?
“海商集团!”
弘治皇帝的眼睛之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想到了朱厚照写信给自己提到海商集团。
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商集团,依靠走私贸易,对外的海洋贸易,赚取了极其庞大的利润,然后再用这些利润来大办私塾和教育,培养自己的族人考科举、通过联姻、资助同乡等来向着朝廷渗透。
如今看来,这些海商集团已经开始成气候了,朝堂之上为他们说话的人很多,连谢迁这样的阁老都能够睁着眼睛说瞎话。
“还有徽商、盐商”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眉毛微微皱起。
江南这边的徽商、盐商、海商势力极其的强大,江南出身的官员几乎都成为了这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了,彼此之间早已经盘根错节,休戚与共了。
“当年就不该改了开中法!”
很快弘治皇帝就想到了开中法,当年在户部尚书叶淇的主导下,自己改了开中法,将纳粮开中改为了纳银开中,这让江南地区的徽商和盐商集团迅速的发展壮大,实力膨胀极其的迅速。
“还好,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如果真的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恐怕到时候就真的会拿这些徽商、盐商、海商们没有什么办法了。”
“利国利民的政策朝中的这些大臣本应该大力支持的,他们应该站在全大明的角度来考虑政策和制度。”
“但是现在正如照儿所说,一个个都已经成为了少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了,徽商、盐商、海商。”
“也好,这一次想必你们肯定会借长芦盐场的事情发难,正好将江南这边给好好的收拾一顿,狠狠的,整饬一番江南的这些徽商、盐商和海商,还有打击一番江南出身的这些官员,让他们明白,他们到底该忠于谁!”
弘治皇帝的内心之中已经起了杀意,浓浓的杀意。
他当皇帝十六年了,还从未像今天这般想要大开杀戒。
刘健、李东阳似乎感觉到了弘治皇帝的变化,忍不住微微看过去,顿时就心惊肉跳起来,眼前的弘治皇帝大变样子了,不再是以前性格软弱、好忽悠的傻天子了。
“诸位!”
弘治皇帝开口了,顿时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弘治皇帝,静静的等待着弘治皇帝开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