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利国利民,等实行起来看看效果不就知道了,如果真的会让大明江山社稷动荡,百姓民不聊生的话,到时候也可以再废除嘛。”
李东阳笑了笑说道。
“李公所言甚是,朝廷国库空虚,如果可以征收关税充实国库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一旁的兵部尚书马文升也是跟着表示了支持。
“诸公,大家觉得这个关税该如何制定,这税率多少比较合适?”
旁边的户部尚书侣钟此时非常的苦恼,收关税对于他来说其实是好事。
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这大明的管家婆可是不好做啊。
方方面面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国库的银子根本就不够花。
这收关税也好、允许私人办盐场也好,都可以巩固充实国库,让朝廷有更多的银子可以花。
不过,这关税的制定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要制定出天子满意的关税出来,同时又不能将江南的海商集团给得罪死了。
所以他现在也是头疼的很。
“依我看啊,可以参考下宋朝的海关关税制度,宋朝海贸发达,甚至于吸引了大量来自波斯、大食、天竺的商人到我们大明来经商定居,制度完善,可以借鉴和参考。”
李东阳想了想说道。
“李公此言差矣,宋朝关税沉重,致使民不聊生,故而才会被灭亡,我大明岂可学宋朝?”
谢迁一听立即就表示了反对。
他是饱学之士,对于宋朝的海关制度还是了解一二的,其中重点的关税也是知道一些的,宋朝的海关制度非常的完善,包括海关、关市、关船等等,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关税管理体系。
同时宋朝的海关关税比较高,是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的关税,往往达到了商品价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这要是按照这样的税率征收下来,江南的那些海商集团一个个都要遭到重击了,这样的税率实在是太高了。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商人,连三十税一的税都不愿意缴纳,更别说缴纳三分之一的税率了。
“宋朝还是有很多可以值得学习和肯定的地方。”
“宋朝的海关制度和关税制度就非常的完善。”
李东阳一听,顿时就淡淡的再次说道。
他当然知道谢迁为什么这样说了,其实还不是在为江南的海商集团说法,为商人集团说法。
但既然要开海的话,这海关制度、关税制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大明开海到底能否成功,能否利国利民。
侣钟看看李东阳和谢迁,再看看刘健,刘健在不断的看向乾清宫这边,很显然是在等待着天子的传唤。
这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的朝着大家走来。
“刘公、李公、谢公、马公、侣公!”
“陛下召诸位前往乾清宫尚书房议事!”
几人一听,顿时就微微一笑。
天子还是没有忘记他们这些人,有什么事情还是愿意和大家商量的。
他们对于开海也好、开私人盐场也罢,征关税也好,其实都并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天子的信任和器重。
如果弘治皇帝都不愿意召他们去尚书房议事的话,他们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关键还是要参与国策的制定。
几人屁颠、屁颠的往尚书房赶去。
而尚书房内,弘治皇帝和太子朱厚照也是满脸笑容的聊着。
“父皇,我说的没错吧,皇权吃能通吃,绝对不能后退一步,一旦后退一步,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这开海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昨天众人也都已经默认的事情,可是今日到了朝堂之上依然还有大量的大臣在强烈的反对。”
“还有我不过是开了一个盐场,想要从盐的巨大利益当中分一块蛋糕而已,谁知道竟然遭到了如此强烈的反对,这天下还是不是我们老朱家的啊!”
朱厚照一边说也是一边忍不住感叹起来。
“照儿,你说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