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广宗城下。,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密布,空气仿佛都要静止。
皇甫嵩身穿盔甲,红色披风随风飘扬,皇甫嵩拔出战剑,厉声喊道:“贼首张角,困兽犹斗,今日,我等一战灭之。”
长剑直指帐外:“全军出阵。”
公孙康等将校听命出帐,各自召集士兵。
一道道军旗竖起,数万名身穿红甲的汉军士兵集合,鱼贯走出大营,追随他们的将校,组成一个个方阵。
这是公孙康第一次参加数万人正面的战斗。
战鼓声隆隆响起,只见广宗城外,空旷的原野中,步兵方阵已经集结完毕。
公孙康所在的步兵前阵,分为五部,他的部曲与步兵校尉卫觊ji的部曲共同组成前部,行动时宛如奔腾的红色巨流,扎阵之后,又宛如巍峨的巨山。
屯骑营,越骑营奔腾向前,太史慈如今为屯骑营军司马,带着士兵呼啸出营,他们作为左翼。
一为防御黄巾军的包抄,二来也为侧面切入黄巾军军阵。
郑益为射声营军司马,他们所属中军,手持弓弩,是汉军远程火力的来源。
射声营士兵不断擦拭手中的弓弦,防止一会战斗时出现断裂的突发情况,他们的脚边,是一桶桶长箭,弩失,战斗之中,这些箭失会飞向敌阵,取走一条条性命。
右军是巨鹿太守郭典所率领的郡兵,相比禁军,他们的战斗素养可能欠缺,他们的任务,是护卫右翼。
后军是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所率领的后备军,他们多为义军组成,刘备兄弟三人也在其中,后军的任务可以看作是后备军。
当前军伤亡过大,他们会补充上去。同时,战败之时,他们也是最后的屏障,负责抵抗来袭的敌军,掩护自己的袍泽撤退。
皇甫嵩登上搭建的高台,他在中军之中,指挥士兵的行动,看向远方黄巾军的高台,哪里会出现一位身穿道袍的中年道士。
正是他的最大敌人,黄巾军指挥,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
汉军已经列阵完毕,皇甫嵩从高处望去,军旗仿佛遮蔽了天空,密集的刀枪长戈散发出道道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黄巾军也完成了列阵,战前,他们一直担心的大贤良师张角,身穿道袍,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对他们进行了训话,打消了他们最后的顾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黄巾军前军,由张梁统帅,前部三千黄巾力士,以及万余黄巾精兵组成的四部组成前军,他们是黄巾军中的精华所在,他们的任务,是作为一柄尖刀,刺穿汉军军阵。
中军之中,也是一众弓箭手,与汉军中职业军人不同,他们在几个月前,很多人也只是山中猎户,或者在土地里抛食的农民。
他们身后包裹着的,是他们最敬爱的大贤良师,是这个男人,让他们知道了。
小民,也不可欺辱,小民,也可以反抗,小民,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建立黄天盛世。
他们要保护,要为之奋战的,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最为敬爱的大贤良师。
左军由刘辟带领,右军由龚都带领,他们的任务,同样是是防御左右两翼。
与前军不同的是,左右两军的士兵显得瘦弱许多,但也身穿汉军盔甲,不过头裹黄巾。他们之前很多都是失地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他们,是一群蝼蚁,每天会死很多的蝼蚁。
从二月开始,他们开始奋战,黄巾席卷大地,又随后熄灭,但是他们也发出了心中的呐喊,蝼蚁又如何,蝼蚁聚成群,也可咬死象。
在左右两军中游荡的,是张白骑率领的黄巾骑兵,张白骑的本名已经无人得知,只知道他一直身骑白马,军中就叫他白骑。
黄巾后军的士兵,相比于其他四军,武器装备最差,很多人只是身穿单衣,手持一柄木制长枪,这已经是广宗黄巾军的极限。
好在,他们不用跟别的地区的同道一样,拿着农具战斗,他们要用自己的武器,追随在黄天大旗之下,捍卫自己的尊严。
张角今日,吃了丹药,原本下床都困难的他,现在已经能够指挥军队,他也知道,自己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张角缓缓的走向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