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过程没有必要详述,因为在后来的‘明史’中也只是简单的提了两句而已。
‘万炮齐鸣,旋即城破,张贼仅携十数人渡江北逃。’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夸张。
当然了,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万炮齐鸣,顶了天也才一百多门炮而已。
其中老朱那个抠门货仅仅提供了二十几门,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吴添等人送给他的,居然他还舍不得拿出来用。
而陈凡也是光棍,你把朱标给我当徒弟,我带他见识一下如何打仗,那么其他的都不需要你提供,兵器和弹药我自己装备。
陈凡光棍,老朱更狠,不就是给朱标多找一个师傅嘛,有啥关系,难道还怕你陈凡会真的害死我儿子不成。
于是还不到八岁的朱标真正见识了一回什么叫做比过年还热闹的大炮仗。
黄韬也是够意思,两边忙碌。穿越回现代帮着陈凡加工了一批迫击炮,还有山炮的零件,然后急急忙忙的又穿越回来,外加组装等等。
吴添也给力,实际上他也不想看见那些普通军士不必要的战死。另外这一次吴添更是也发疯了,居然把大明试验一小的二年级学生全都组织起来,都给带上了前线。
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父辈都是军中将领,吴添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他们了解现在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父辈们流血换来的。
可是吴添还是想歪了,事情没有他想的那样,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生猛,毕竟都是将门出身,虽然不一定见识过战争的残酷,可几乎没有一个胆怯害怕的。
尤其是他们的父辈得知这一次会让自家孩子去战场,那叫一个个兴奋啊。早早的就给安排好了亲兵护卫,光是亲兵人数就超过千人。
一下子,原本陈凡五千人的队伍扩充到了将近七千人,这其中还有老朱派来保护朱标的亲兵。
仗从一开始到结束,那些随军学习的孩子们就没有看见一个敌人,因为敌人在平江府城内,他们在城外,等到平江府被攻破之后,吴添和陈凡自然不会让他们率先进城。
因为不想真的让他们见识血腥,这只是一次游学而已。让孩子们体会军士的辛苦。
不过还别说,这帮孩子基本都是好样的,没有上前线,却在后面帮了不少忙。岁数大一些的主动帮着搬运炮弹,岁数小的,则帮着统计物资和分配。
因为简单的数学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水平肯定是超过一般古人。做这种简单事情还是不费事的。
对此,后来的老朱也颇为欣慰,看着一群满脸兴奋的孩子,尤其还有自己的长子朱标,老朱大手一挥,每人赏赐一个校尉官职。
随后对于吴添的这种教育方式也表示出赞同,觉得今后可以多多开展,不能让这些孩子生活在温室当中,要让他们了解民间的疾苦。
吴添想象确实有道理,于是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就出现在了大明实验小学今后学生的学习教育中。
那就是,但凡入学的学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成为他们能不能毕业的一项重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