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供丰富的肿物,切除起来就得倍加小心。
在监视器上,主刀医生想要分辨自己看到的这条血管究竟是动脉还是静脉……其实是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本来就不怎么清楚的监视器屏幕上,想要通过血管的颜色来区分,这难度就更大了。
通过向刘慧的腹内充气,人工制造气腹获得操作空间,并且用高分子膜铺入腹内以防止之可能的肿瘤散播之后,正式的手术切除才算是开始。
在辨别血管这一领域,吴主任的经验丰富。操作钳在血管上稍微碰一下,感受着手上传来的反馈波动感,就能确定这究竟是动脉还是静脉——这为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电刀在腹腔镜下,一点点烫开了肿物外侧的结缔组织。在充分暴露了血管之后,吴主任非常麻利的开始用手术缝合线在外侧结扎起了血管。
这个肿物的血供丰富程度真不是一般。光是结扎血管这一步,吴主任就用了几乎一个小时。反复切开,暴露血管然后结扎,在手术室站到脚都有点发胀的瑞秋终于等到了好消息,“结扎完成了。”
吴主任口头上宣布着结扎完成,但是手上的动作一点没有停。他还在不停的检查着镜下的肿物血供,直到最后确保每一根血管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结扎后,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肿物本身很大,不太可能通过腹腔镜的操作孔取出。于是,接下来的步骤就显得有些血腥了——在患者身上得再开一个操作口,然后再将铺好的膜折叠起来,通过打开的操作口直接取出。
总而言之,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种疑似“瘤体”和其他部位的接触。手术切开时,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癌细胞从肿瘤上剥离下来,然后就黏在了瘤体周围的其他部分。这种人为的散播转移,之后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尽管手术操作中,医生们已经在尽量小心了。但肿瘤的散播本来就是个防不胜防的事儿,人眼总不可能识别出操作中是不是有一两个癌细胞掉在了其他组织上。
哪怕孙立恩觉得这并不是肿瘤,瑞秋觉得这个不像是肿瘤,而且主刀的吴主任也不认为这个肿物是肿瘤……该做的防护措施还是要做。医生们的猜测可以错,但患者承担不起错误的代价。
“行了,送病理。”取出肿物之后,吴主任一边吩咐护士赶紧把肿物送到病理室,一边找了个凳子开始休息。他决定对创口暂时不做处理,等待病理检查结果之后再做打算——如果确实是肿瘤,那不管患者一开始是咋想的,他都准备接着腹腔镜的机会尽量做一次淋巴结清扫。
这当然属于违规操作,但相对来说……违规的性质没有那么严重。毕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意外情况,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生们“顺手”进行治疗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王总和孙总在前面顶着么?
·
·
·
为了最快取得相关检查结果,并且拿着这些数据回去安慰自己紧张的要死的老妈,孙立恩果断选择利用“身份”,在病理科开始蹲守。
而病理科的医生们很明显并不适应在旁边有人盯着的情况下工作,反正光看人家染色试剂瓶子开了两三次都没拧开的动作,不需要状态栏提示孙立恩也能猜得出来——病理科的医生很紧张。
他悄无声息的往后又退了几步,争取尽量减少对这些一天到晚蹲在实验室里的宅男们的影响。一边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们的检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