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此人,李弘自然是势在必得,不过在用他之前,还是要试探试探此人心性。
自己要在关中推广小麦种植,正好让他先在自己身边做一个书记官,看他愿不愿意从最基层,从最琐碎做起。
李弘自然是惜杨炯之才,毕竟是和王勃,骆宾王和卢照邻齐名的人物。
不过无论如何惜才,也要先考察对方一番,能用自然留在身边最好,不能的话再给他另谋一个职务。
李弘在丽正殿没有等待太久,外面车马声就已经响起。
李弘坐在那里,看了看大殿门口,那里一个俊秀男子已经登上丽正殿前的台阶,向丽正殿疾步走来。
李弘看到那个男子身影,手指在桌案又轻轻叩了一下。
“弘文馆待制杨炯参见太子殿下!”
杨炯双手虚握下垂躬身,儒家很常见一个礼节。
“凝翠,赐坐!”
凝翠已经为杨炯搬来一个凳子,这在唐时很寻常,就算皇帝身边,也有大臣坐的位子。
君臣关系在大唐一直很和谐,至少比起兄弟关系要和谐许多,最出名就是凌烟阁,太宗画像和二十四功臣像此时还都挂在一间殿堂。
“谢殿下!”
杨炯躬身谢过,李弘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杨炯已经落座。
“本宫刚才看弘文馆待制名单之中有你,你在弘文馆已经十五年?”
“说来惭愧,炯才疏学浅,在弘文馆十五年,依旧没什么建树。”
李弘看他,心说你若是有什么建树,此时已经是父皇母后身边的官员了,本宫还怎么用你。
“本宫惜才,你应该也听说了本宫最近要在关中推广小麦种植之事?”
“炯今早一直听弘文馆的同僚在议论此事,只是…”
“只是大家都不看好本宫,认为本宫估计又要和历来做此事那些人一般,半途而废或者无功而返了。”
“炯不敢,只是此事确实极难,百姓的观念很难转变。”
“那本宫问你,为何明明小麦亩产更高,做出的东西也更多变和好吃,百姓却迟迟不肯换种?”
“这个…”
杨炯是举神童出身,十一岁就进了弘文馆,对农事自然不甚了解。
看杨炯迟疑,李弘倒笑了起来。
“你看,以前推小麦种植之人多半和你一样,对农事根本就一无所知,这些人去推,如何能够成功。”
“可殿下应该也不太通农事?”
李弘看了看杨炯,依旧笑道。
“本宫生在宫中,长在宫中,自然也不通农事,所以这次要好好了解一番,如何,你愿意跟在本宫身边做个跑腿的小吏么?”
李弘此时邀请杨炯,不过并不开任何诱惑,让他做的也只是身边一个跑腿小吏。
问出此话,李弘看着杨炯,等着他的回答。
“炯愿意!”
“哦,本宫倒是没想到,你这般痛快的答应了。”
“炯在弘文馆待的时间太长了,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那里,殿下所做之事,利国利民,炯愿意跟在殿下身边。”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留在东宫,本宫第一件交代你的事就是去长安近郊统计小麦和粟米的亩产,本宫希望看到真实的数字。”
“是,炯一定不负殿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