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余昭正翘着小脚坐在大堂里沉思。
朱翠姑娘轻轻敲她的头:“发什么呆呢?”
余昭说起余家这的孩子上学的事,虽然村长早些时候来找过余家,提了让伢仔将来上学的事,可凌霄暂时没法上学除外,妞儿和余粮却都没有学可上。应该说,整个阳朝就没有几个女孩子有学上。其实,不论男女,有机会上学认字的人都是凤毛麟角。
朱翠姑娘:“这有何难?也值得你愁眉苦脸的,现下你既有了钱,便自己请先生,专教女孩便是了。”
“可西湖楼……”
“眼下经营也算四平八稳,有我在这儿守着呢,且倒闭不了。”
朱翠姑娘看出她的为难,叹了口气道:“我跟着赵大娘,认得些字,便利多了不说,我们本来就是些干粗活的,认得两个字,别人也要高看我们几眼呢。若天下的女孩儿都能识得字,不被拘着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的,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说不定也能和他们男人平分天下。”
余昭就差没起立鼓掌大喊一句格局了。
“你就回乡吧,办学是大好事,若有什么事,我便差人来找你,也不过二三十里地,快得很。”
余昭点头:“倒不拘男女,孩子们都上学。若识了字,懂些算术,赚钱容易些不说,至少能方便生活嘛。”
主意一定,余昭和家里招呼一声,便回村找村长。
村长知道余家靠着余昭的主意赚了不少钱,见她上门,并不拿她当一般小孩看。可巧村长家几个孙子也在,便叫人搬了椅子来,几人一块儿坐在厅堂里聊天。
村长先对着自己的几个孙子狂夸余昭,几人把余昭都捧得有点找不着北了,好半天才想起自己为什么来的。
“村长,不然村里的学堂多招些学生吧?”余昭找了个有点关系的话题插进去。
村长一怔:“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余昭就把知识解放生产力这一套用阳朝人能接受的方式讲了一遍。
村长抚着胡须笑道:“你讲的很在理,可村里人交不起束脩啊。”
“我知道,往常给先生束脩,也是各家看心意,并无定数。折下来先生一年也不过十来两银子。这钱我来出就是。”
见村长不置可否,余昭又继续说下去:“只是所授内容,不必以科考为主,只教会大家识字算术便成了。村里孩童无论大小都来。”
村长点头道:“这事我再考虑考虑。”说着就要王宗愿送她出去。
王宗愿此时正在准备州试,听说余昭要办学,还不以科考为主,当下虽按下没说什么。等两人一起走出门时就表示了反对:“读书可不就为了考取功名吗?”
“亏你还说不喜欢死读书的人,读书是为了明理辨是非,又不一定是想当大官。你的先生就读书了,也没当官,当教书先生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