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培养皿中的液体冷却凝固后,她就把培养皿分散在房间各处。地面上,桌子上,高架顶上,到处都放满了培养皿。
听说青霉素的适宜培育温度是24度,现在却是夏天,若是实在成不了,那就等天凉了再尝试吧。
余昭只能双手合十,祈祷能早日成功。
刚开始那几日,她天天去实验室,每天观察温度,用显微镜一一观察霉菌,可都一无所获。
为了避免自己太失落,她几日才去一回。
余粮也好奇小侄女在搞什么,便跟着余昭一块去实验室。
一打开门,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鼻而来。余粮忍不住抱怨:“素香嫂子不许我打扫这间屋子,原来你弄了那许多糖水,早都发霉了。”
余昭:“我就是要它发霉。”
“你看这些碗里,都发霉了。我要找的是能吃掉这些霉的一种东西。它要是把霉吃掉了,会留下一个小圈儿。你就帮我看着各碗里可有这样的小圈。”
余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两人满怀期待的看了一圈,虽然长出来的霉菌红的绿的蓝的黄的都有,可并没有看到期待中的小圈。
余昭看了一眼温度计,水面比之前标注的低了。可这几天明明感觉更暖和了一点呀?她正疑惑,突然意识到这温度计没有封口,这样水分蒸发后温度计就不管用了。怎么能犯这么白痴的错误,好在补救并不难。于是用上次灌水的瓶子重新装了一满瓶灌进去。过了一会儿看,水面比上回标注的果然高了一些。她这才满意地用蜂蜡给温度计封上口,画下今天的水位线。高湿度一般有利于菌类的繁殖,她又端来一盆水放在房子中央,给地上也洒了水。
接下来就是等待。
一直没能成功,余昭只能反复尝试,实验室的霉味更加可怕了。
一眨眼就到了秋天,她想着还不成就买些橘子来。毕竟橘子就是没有培育也经常一大片一大片地长青霉菌。
这日是阴天,房里暗暗的,学堂正巧放假了,她便叫余粮点了盏油灯过来帮忙。
照惯例一一查看,余昭手里拿的培养皿却似乎有些不同,甚至在没拿到显微镜下看时,就可以看见在蓝绿色的霉菌上,有两个小小的圆圈。余昭忙拿到显微镜下看,菌丝好像蓝绿的的草丛,细长杂乱。
成了!余粮似乎在旁边说什么,但她已经听不见了,她只能勉强抑制住自己心头的狂喜和尖叫的冲动,虽然只是按着别人成功的路径尝试复制,可毕竟是在科学极度落后的条件下,靠自己培育出了青霉菌,这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