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昭虽说之前创业,略微发挥了一下自己作为管理人员的创意,但大多是运营和营销方面的。她真正想尝试的,还是像现在这样管理手下的员工。
她觉得,前世的老板们都挺黑心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天打着狼性的幌子压榨员工。每次她提出抗议,老板就会说:“哎,我也有我的苦衷呀。严格要求你们也是对你们负责啊,不然公司垮了,你们不都得喝西北风去?”
她想试试,如果尽可能的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让员工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回归自己的生活,会不会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加正向、积极,反而提升效率。
不过她也拿不准,是不是公司真的要压榨员工才能成功?这方面她只有愿景,没有实操。想想余记食店和西湖楼,工作也是时长长并且辛苦的。余记食店因为主要还是自己家里人,给自己家赚钱再苦也能忍受,西湖楼其实固定员工不多,而且人事管理这块主要还是靠朱翠姑娘。
反正她很想当个少挨骂的老板,也算圆梦了。不管了,家里有钱,就是有底气,先干吧。
来新东方学厨的人,家庭和余家之前都差不多,有的是外乡人,有的虽是王家族人,但关系远些,在村里都是没什么威望的,也不惯出头。于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好容易选了卜秋兰出来。
余昭有点好奇,就跟来报信的人八卦了一下:“怎么选的秋兰婶婶?”
来的人笑道:“卜大姐的手艺可是出了名的,咱们家里不过就那些东西,谁家都是一样的煮法,她就是能做得喷喷香。”
“好哇!”这还搜罗到人才了,真是意外之喜。
“你们不争这位子?”
“推都推不及呢,管着十几号人这样的大事我们谁有这本事做得?”
“哎,你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嘛,要争着当才好呢。”余昭老气横秋地叹息。
又吩咐把卜秋兰请来,她有事要交代。这时她才觉得前世的聊天软件还是挺好使的,在群里发个消息就成了的事,这么来来回回的不知道要跑多少趟。不过想起来下班也要看工作消息,还是挺烦人的。要真跟电视剧上演的一样,下班谈工作违法可多好啊。
咳咳,扯远了。
等了一会儿,卜秋兰和她的丈夫王广宁两口子一起来了,看着他俩诚惶诚恐等吩咐的表情,余昭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没什么别的事,就是跟你们说一下打算,你们再和大家说一下。”
余二嫂和余大姐已经回县城了,厨师班上课的事暂且由余昭负责,先学些基础。她大致分为了两门课程,一是负责馒头之类的面点课,二是炒菜要用到的刀工和火候。刀工课拿大白菜练习切片切丝;而面点的学习的内容就简单些,毕竟和面这些人人都会,只要水粉比例合适就不会出问题,只要学好老面发酵做馒头就行。但余昭还是多留了个心眼子,怎么养老面菌种的事她还没打算教给别人,现在家里的菌种是余粮负责帮忙养着,这些厨师班的学徒们只要把菌种拿来用就行了。
学厨练习用的食材,都可以放到学校食堂里做了菜,物尽其用。
两人点头应下,便回了家。
开班后的日子,余昭的日常几乎就是守着厨师班的人练习。
负责白案的村民倒是进展顺利,余昭把各色面点做法都教给他们,不说令人垂涎三尺,在阳朝开个早餐店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红案这边却遇到了不少挫折,也许是因为刀工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陌生,阳朝最流行的烹饪方式还是水煮,偶尔蒸。食材通常不经处理或只是粗粗地切成大块。菜刀主要的功能是剁、斩而不是切片。这连日来的练习,村里的大白菜不久就被切完了。余昭便拿来家里的芜菁给大家练习,芜菁味道寡淡,村里人都不爱吃,所以切完就只能喂牲畜了。
因为成果差强人意,余昭也挺苦恼的,卜秋兰倒是发现了问题所在:“刀片太厚了,不好掌控。”
余昭家的菜刀比别人家的菜刀薄些,所以她一直没想到这点。一问余谷才知道,当年他为了省钱,请铁匠打得薄了些。而平常人家的菜刀更大更厚,不仅难以掌控,也更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