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看着宋父叹气的样子,思考了一下,开口解释道:
“我打个比方,你创立一家公司,做火锅,自己掌握100%股份,押上了全部身家300万,开了三家店。
“我创立一家公司,也做火锅,自己掌握100%股份,但我只有100万,只开了一家店。”
“你比我规模大三倍,实力比我强很多,你很高兴。”
“这时候有几个资本家找到你,说很看好你的公司,愿意给你投资,你拒绝了,因为你要保留你全部的股份,不想分给别人蛋糕。”
“于是你保持着勤俭节约,赚了钱就开分店,一年后你有了10家店,1000万,还是100%股份。”
“而那些被你拒绝的资本家没办法,只能找到了我,对我说,给我投资1000万,条件是拿走我80%的股份。”
“我同意了,但我要求所有权和投票权分离,虽然公司80%的股份给你们资本家,但我作为创始人,依然一言九鼎,把持着公司的决策权,资本家们本来就是看好我和我的公司,只想赚取资本利得和炒高我的公司价值后转手,根本无意争夺经营权,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同意了。”
“于是在你从3家店扩张到10家店的时间里,我有了100家店,形成了品牌效应。”
“利用这种品牌和规模,我压低了供应商的价格,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依靠巨大的体量,得到了以下优势:
1.政府的政策扶持
2.银行的大笔贷款
3.知名度带来的人才吸引力
于是,我开始有底气和真正的大资本谈判。经过了一轮轮的ABCD轮的融资以及大量银行借款,我获得了1个亿的资金。”
“此时虽然我的公司年年亏损,我成了完全的负翁,但是我把我的店变成了1万家,遍布全国。”
“很快,我成为了全国火锅行业的龙头,开始进军上游市场,自己控制原材料,继续压低成本,通过品牌效应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逐渐开始盈利。”
“又过了几年,我看了一眼我在公司里的股权占比,3.5%,算下来我的身价突破了10亿,我很满意。”
“而你则继续抱着100%的股权不接受融资,结果从原本的行业最早的开拓者,变成了只有几十家店的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除了一些附近的老顾客外没人听过你的品牌。于是我一声令下,在你的店所在的区域开启促销活动,吃一顿送一顿,存钱进会员卡,直接充100送50。”
“反正我耗的起,我有1万家店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同时还有无数资本大鳄站在我的身后与我共存共荣,就算为了你这几十家店一年烧掉一个亿我也玩的起。”
“而你,本来成本就比我高,又缺乏融资手段,你亏的起吗?”
“顾客们看着比你便宜,原材料比你好,服务比你好的我的火锅店,默默离开了你的店。”
“最后,你的店陆续被我兼并,你黯然离场。在去注销你的公司的时候,你看了一眼你那100%的股份,叹了口气。”
2010年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还没有风靡全国,对于这个时代还在单打独斗的小微企业而言,这套商业模式无疑是降维打击。
原本瘫在沙发上的宋父越听越来劲,他一开始以为谈宋火锅店铁定没救了,加上公司内部也认为不值得继续投入,只是自己不愿放弃这么些年的打拼就这样付诸东流。
宋父突然意识到,他公司内部商量了这么久都没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陈南这么小的孩子却能侃侃而谈。
不仅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还有极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