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红颜无老死 > 第三十九章 察言观色 迂回绕进

第三十九章 察言观色 迂回绕进

因为搞不清楚成德皇帝的心意,齐振鹏绕来绕去的,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别人就更是听得云里雾里的,只是齐振鹏的资历老、品阶高,又是皇帝让他说话,因此都不好打断。齐振鹏自己也难受,明明言之无物,却还得硬着头皮往下说。  利用这个时机,邱定邦理清了思路,拱手出班说道:“圣上,齐少保所言,臣听不太明白。不过臣有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齐振鹏一听,也不待皇帝表态,就如释重负地闭嘴站了回去。成德皇帝心中暗喜,看来终于有人明白了朕的心意!不过面子上他却还要保持帝王威仪。  “邱爱卿,你有话尽管说。不过齐少保的话还没说完,你这时候插话,是不是有违官仪?”  齐振鹏连忙说道:“启禀圣上,臣说完了!”  成德皇帝有点不高兴:“哼,那算了!邱爱卿,你说吧,可别也跟齐少保似的,说了半天都是废话!”  齐振鹏听了这话,心里这个难受啊!他在昏冥侯时期也担任过几年首辅,昏冥侯是个甩手掌柜,在连年大战导致财政赤字严重、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齐振鹏能够维持天命皇朝正常运转,绝对不是什么庸人。可他的智慧似乎也随着实权的剥离随风而逝,就是揣摩不透成德皇帝的心意。被点名硬着头皮出来转圜,结果最后还要被皇帝这么不阴不阳地损两句。  齐振鹏走神的时候,邱定邦已经说到了要紧处:“……要想妥善处理此事,还需抓大放小,大原则要守住,细节处可以变通。比如李定国妄启边衅的事,涉及到朝廷法度,必须予以严惩。但对于立下不世奇功的两位军士,我们也要破格予以封赏。他们只是执行李定国的命令,有功无过,不应被追责。”  邱定邦说话的时候,除了齐振鹏稍微有点走神,其他人都听得很认真。但听得认真不代表都听明白了,关于这段话,成德皇帝就额外听出了很多潜台词,要比邱定邦明着说出来的内容多多了。  说李定国妄启边衅其实没道理,他只是派斥候执行例行的侦察任务。作为抵抗狼族一线的钓鱼城将军,不可能不掌握狼族的动向。可天命皇朝如果不处罚几个够份量的人,肯定平息不了吉木塔的愤怒,吉木塔也没法向族民交代。所以邱定邦就以违背朝廷法度为名,要拿李定国当替罪羊。  这样做的话,狼族那边有了交代,天命皇朝内部又麻烦了。因此邱定邦又建议,要对谢迁安、司午衡予以重奖。这里面隐藏的意思,就是朝廷并不是因为害怕狼族而惩处李定国,对于能够击杀、俘虏狼族王子的英雄,朝廷会予以公开表彰。这样一来,就可以适当地安抚一下官场、民间广泛存在的强硬派。  “关于与狼族的关系,我认为应当软硬两手一起上。一边积极备战,尽快收复甘州,收复甘州才有谈判的基础。一边设法与狼族联系,为收回甘州之后的谈判做准备。如果条件合适,还是保持和平最好。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犁庭扫穴当然过瘾,但又要冤死多少士兵啊!”  这段话也是冠冕堂皇的,听起来一点毛病没有,但成德皇帝照样听出了其中的玄妙之处。收复甘州是必然的,否则无法向国内交代,可如果在甘州跟狼族硬磕,就怕仗越打越大,最后根本控制不住。万一吉木塔急眼,真把白狼山会盟的事说出来,成德皇帝就麻烦了。  因此邱定邦又巧妙地把他的解决方法暗示了出来:谈判!谈判谁来谈,还不是皇帝派遣?谈判谈什么,还不是谈判的人具体操作?邱定邦说一边收复甘州一边谈判,实际就是说,可以通过谈判,设法让狼族配合着退出甘州。  狼族这次入侵,无非两个目的,一个挣脸面,一个抢东西。赤温现在还在钓鱼城,只要兵部在收复甘州的过程中做些手脚,钓鱼城一座孤城,肯定不可能长时间坚守,陷落是迟早的事。狼族救回了赤温,面子自然就有了。至于财物,事后予以补偿就是,反正现在天命皇朝每年也要给狼族价值近百万两白银的物资。  只要达到了这两个目的,让狼族主动放弃甘州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里面还有些难以掌控的细节。比如如何控制边军收复甘州城的节奏,免得这边还没跟吉木塔商量好,那边甘州城就被收复了。比如钓鱼城陷落之际,守军会不会拿赤温泄愤,直接把这厮给杀了。但不管怎样,邱定邦已经提出了一个基本可行的大思路。甚至连如何善后,邱定邦也提到了:议和。不过在当前的氛围下,邱定邦没敢明着说议和二字,只是含糊地说要保持和平。  显然,要想吉木塔保持冷静,通过谈判收复甘州之后,短期内就不能再招惹他。狼族退去后,如果天命皇朝还玩昏冥侯那招,主动跑到北境去搞破坏,吉木塔肯定要报复。这与在甘州死磕没区别,成德皇帝冒不起这个风险。  尽管邱定邦做了修饰,还是有人不满意,御史大夫余怀谦再次站了出来,倚老卖老地说道:“定邦,你说保持和平,到底是如何个保持法?狼族小规模骚扰不搭理也就罢了,狼族大举入侵,难道我们也不能还击吗?”  相国、阁老属于尊称,以下对上必须这么称呼,以上对下却未必。以余怀谦的身份,确实用不着这样称呼邱定邦。但官场之上最为讲究,不称阁老,自然还有别的称呼。对于几位副相,就可以称其为某相。这种称呼的使用机会不多,因为这只用于平等或者以上对下的场合。比如几位副相之间,往往互称某相,皇帝、丞相以及其他官比副相还大的人,也可以这么叫。不管怎么说,这还属于官方场合的客气称呼,叫和被叫的人都能够接受。  象余怀谦这样直接称呼邱定邦的大名,通常长辈对晚辈才这样,听起来亲热,实际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欺压味道。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不愿意叫邱相,叫声邱大人也好啊!  邱定邦觉得很郁闷,便来了个隐隐的回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既然宪台大人垂询,下官自当作答……”  又是官场称呼里的学问,到了副相这个位置,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必自称下官。官场如此形容这种现象,叫做“阁老无上官”。丞相的职责是协助天子佐理政务、调和阴阳,副相同样如此,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是比副相官大,但并非副相的上官。西园紫光阁的值守制度就能明确地体现出这一点,不管是丞相还是副相轮值,他们都可以决策当天的日常事务,如果有紧急事务,也可以直接找皇帝。  丞相与副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圣旨的副署权力上。按照天命帝国的行政制度,皇帝发布的圣旨,必须得到丞相的署名签字,否则就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丞相不在位的时候,排名靠前的副相就可以自动替补。从理论上说,在这个权力上,丞相并非副相的领导。比如副相署名过的圣旨,即使丞相有不同意见,回来之后也不能更改。  在天命皇朝的官场中,有一些职务的品阶,比副相甚至丞相还要高,另外还有诸多超品级的爵爷,可他们都不是相府的上级领导,并不能在丞相的面前摆上官威仪,更不能对相府的事品头论足。唯一的例外是皇帝,可皇帝并非官员。在皇帝面前,官再大也是臣子,没有自称下官的道理。  既然余怀谦要摆谱,邱定邦就决定顺势把他架到炉子上烤一烤,看他好不好意思当副相的上官。反正皇帝和朝廷高官都在旁边看着,他也不怕余怀谦难堪。可余怀谦的心理素质好,居然就这么坦然受之。有人看了虽然不忿,但当着皇帝的面,却没人敢多说什么。  看余怀谦皮糙肉厚烤不动,邱定邦暂时把这点意气之争放到一边,正儿八经开始回答余怀谦的问题:“……下官的意思,不是不还击狼族,而是要算一算成本。下官是户部出来的,别的事可能不明白,对战争的耗费却心知肚明。永和年间,连续多年对狼族用兵,每年的耗费不下一千万两白银,而当时的年度财政收入,也不过才四千多万两。几十万边军的军饷、补给不能拖欠,爵爷、官员的俸禄要发放,河道、驿路等公共设施要维护,各种旱涝灾害要救济,正常年景下,每年也不过节余二、三百万两。战端一起,每年就有七、八百万两的财政缺口。”  “正因入不敷出,昏冥侯才开始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天命抛弃。圣上称制后,一改前朝暴*政,广施德政、与民休息。不过短短十年,民间户口由一千二百三十万户增至一千四百二十万户,户籍人口数由六千七百八十万增至七千五百四十万,财政收入增至五千多万两……”  邱定邦不愧他能臣的名声,对于天命皇朝的家底,他脑子里清楚得很。一连串的数字抛出来,别人根本无法反驳。单纯从这些数字看,成德皇帝的执政成绩非常漂亮,比昏冥侯时期好多了。  可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远非简单的数字所能表达,或者说,远非邱定邦挑选出来那几个特定的数字所能代表。邱定邦洋洋洒洒地说完,别人都以为余怀谦无话可说了,不想这个拗大夫名不虚传,也做了充分的准备,转手就拿出了一张纸条。  “户部的事,都是相府在管,御史台不清楚。不过御史台监督天下官风,对各地百姓的生计比较关注,也从刑部得到些数据,这里说给圣上和各位大人听一听!”  “成德元年,刑部有记录的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案件,共计一万两千三百六十四起,成德二年降至七千八百四十五起,成德三年降至五千六百三十起。然自成德四年始,此类案件又在逐步提升,且增势愈来愈明显,至成德六年反超成德元年,今年的统计还没出来,去年是两万三千六百八十九起!”  邱定邦一说出这个数字来,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这个数字完全不符合逻辑,除了刑部和相府的人事先知情,其他人都有点接受不了。  礼部尚书吴成俊把大家的疑问说了出来:“宪台大人,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何恶性案件反而大幅增加?难道是我礼部失职,未能辅助圣上教化万民,导致民间盗贼横行?”  天命皇朝的中央机构十分精炼。相府及所辖的六部为行政部门,履行了政府的绝大部分职能。御史台为监督部门,大理寺为立法与司法的审查机构,这两者职能单一,内部设置也很简单,用不着多说,相府六部却需仔细交代一下。  六部之中,以主管文官考核升迁的吏部为首,吏部尚书有亚相的俗称,任何时候都排在其他尚书的前面。兵部主管武备及武官考核升迁,也就是说,军队的人、财、物他们都可以管,影响力可能不如吏部,却比吏部更加实惠。工部管基础设施建设,什么修城墙、盖官衙、铺驿道、建水利,统统都归他们管,简直肥得流油。户部掌管户籍财货,那是天下第一肥缺,比工部还肥。刑部掌管司法,实权相对小一些,但也还算不错。  最差的就是礼部,主要负责朝廷一些大型庆典活动的筹备,以及所谓教化天下的职责。后面这个职责是虚的,因为教化子民是地方官的事。所以刚才吴成俊发言时,就主动提及了这个职责,因为他心里明白,皇上不可能为此来处罚自己。  礼部虽然没实权也不实惠,毕竟也是六部之一,礼部尚书同样是朝廷的从二品高官。品阶高又没太多油水,便成为了朝廷安置某些名气大、能力差官员的理想位置。而这些名不符实的官员,往往又脾气比较大。为了安抚他们,朝廷通过舆论引导,把礼部尚书打造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清贵”之职。  既然清贵,历来担任礼部尚书职务的官员,就都有点浑不吝。道理很简单,名气又大、位置又超脱,捞不到多少油水,所以不怕别人查,什么话都敢说。吴成俊也秉承了这种风格,别人看余怀谦与邱定邦杠上了,即使心中有想法,也不会轻易掺乎进来,连那几位相爷都是如此。吴成俊却不管这么多,看余怀谦说得热闹,他就只管插话。  余怀谦正嫌没人捧哏,也不觉得吴成俊打断自己不礼貌,而是顺着话头往下说:“我也觉得奇怪,因此找很多地方官员咨询过。觉得有点眉目之后,才派了几个御史、侍御史下去,挑选几个县做了些调查,我这里给大家再念几个数据。”  “河北正定县,计三千六百户、一万四千五百口,人均耕地十五亩、户均六十亩。正定旱地为主,有部分水田,按这个人均耕地数目,温饱绝对没有问题。去年夏天,该县有三千多人跑到县衙门去开具迁徙文书……”  余怀谦说到这里,明面上看,已经完全背离了狼族入侵的主题,可却没人制止。相反,不少高官心中有数,反而忐忑不安起来:正定县的事并非个例,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一旦追究起来,还不知多少人要受牵连。  吴成俊又忍不住插话:“正定我知道,穷乡僻壤的,怎么有那么多人要出去做生意?”  受限于社会发展水平,天命皇朝普通民众的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的农民,在本乡活动就足够了,只有走亲访友时才需要出乡,出县的情况极少。活动范围比较大的,一是官员,二是商人。可一县之中,有资格做官的人没几个,剩下就是做生意的了,但也绝对达不到三千之数。  余怀谦摇头:“他们不是出去经商,而是出去逃荒!”  吴成俊点头:“对了,去年北方数省大旱,河北最为严重,正定肯定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朝廷不是赈灾了吗,如何还有这么多人往外跑?”  既然是灾民,正定县当然不可能给这么多百姓开具迁徙文书,否则这些灾民流窜出去,还不知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可要让百姓留在原地,就必须让他们吃饱,这又超出了县令的能力范畴。正因如此,当时受灾严重的地区,有多起百姓围攻县衙、州府的情况,甚至把县衙的人都打杀了。  余怀谦的神色有点黯然:“归根结底,还是出在朝廷典制上!”  吴成俊是真不明白,继续给余怀谦当免费的托:“我朝典制上承天命、下顺万民,凡事以百姓为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按照天命皇朝的民间传说,天命皇朝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是那位神乎其神的张真人制定的,这话应该改成上承张真人、下顺万民才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命皇朝的高层,越来越不愿意公开提及张真人。道理很简单,张真人制定的这些玩意儿太烦人,简直就是故意为难这些社会精英人士。  就说皇帝吧,谁不想后宫佳丽无数,他老人家却规定皇帝只能有一后、四妃、十嫔。再说官员,谁不想发财,可张真人照样在制度里对他们进行了种种钳制。单是这些制度也就罢了,大不了改了就是,可张真人还留下了忠实走狗守护仙人,谁若是敢去修改这些制度,守护仙人就会来找谁的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海贼成为赤犬宝可梦:我将遗弃精灵养成传说综视:开局截胡于莉四合院:距离枪毙还有三天斩神:开局五灵威力变成铁拳虎猎罪图鉴:我能看见破案提示犬夜叉:我悟心,全剧第一嘲讽怪鸣潮:开局就有今汐找我约会?!雨萱国之凤家守护传奇当火影与崩铁碰撞,期待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