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美娱:好莱坞1990 > 第67章:影评人之战

第67章:影评人之战

“当我得知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有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出现时,我正和迈克尔·艾斯纳在一起用餐,于是我堂而皇之地向他索要了《低俗小说》的录像带。”

“我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最先想起的是福克纳的小说,这位文豪在小说中消解情节,而基利安·贝克在胶卷里消解情节的意义——这是整部影片的内核。”

“毫无疑问,《低俗小说》的执行导演在这方面成功了,他传达着一个理念:影片未必要有深刻的立意,它也可以是无意义的,只要导演能够将之拍摄的绘声绘色。”

“因此,《低俗小说》完全是一部反主流的影片,而它的情节完全是一锅大杂烩,里面没有高雅的艺术,反倒充斥着各种低俗的情节:性爱、粗口、枪支、暴力……但它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境况。”

“它不按套路出牌,我可以确定,如果换另外一个新人导演来拍,那么这部电影的下场一定惨不忍睹,基利安·贝克用他独一无二的拍摄手法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影片的精妙编排却又意想不到的结局构设极大地消融了电影的意义性,它就像昨晚你做的一个梦,等到清晨清醒时,却又想不起梦中的真实细节。”

在《低俗小说》剧组抵达纽约的当日,一封长篇影评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

不是因为这则影评有多么出彩,而是他出自安德鲁·萨里斯——年近七旬的美利坚影评者协会创始人之一之手。

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鲁·萨里斯教授显然在影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他出版了影响好莱坞黄金时代颇为深久的《作者论》之后,安德鲁·萨里斯在影评人协会里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够取代。

同样,他也很久没有亲自发表过影评。

尤其是,针对一部由新人导演执导的影片,亲自撰写长篇影评。

基利安仍然记得那场由CAA组织的酒会上,他在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引荐下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有过一面之缘。

无须赘述,安德鲁·萨里斯的影评给《低俗小说》的纽约站电影宣传见面会造出了声势,但坏处也是有的。

有安德鲁·萨里斯的地方。就会有宝琳·凯尔。

她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影评人之一,曾收获过乔治·博克奖与全美国家图书奖。

宝琳·凯尔甚至比安德鲁·萨里斯还要年长一点儿,但丰富的阅历并没有使她的笔触柔和分毫,她的影评以直接、尖锐、刻薄而著称。

譬如在美利坚作家撰写关于玛丽莲·梦露的虚构传记时,宝琳·凯尔曾公开对其进行评论,在影评中大行鞭挞之词。

1963年,宝琳·凯尔在电影季刊中发表的《方与圆》,大肆批驳了尊崇《作者论》的影评人与电影人,旨称“影评人们企图将好莱坞中不入流的影片提升为严肃文学作品”。

此后,宝琳·凯尔成为了安德鲁·萨里斯专唱反调的老对头。

于是在1992年的2月初,《作者论》之战仿佛又一次上演了,宝琳·凯尔在《时代》杂志上发表了抨击《低俗小说》及安德鲁影评的文章:

“……这是一部极为空洞、虚构、毫无象征意义、把低俗文化当作教条的烂片,导演胸无点墨,安德鲁·萨里斯却比做著名作家福克纳,他可悲的晚年正在为五斗米折腰。”

显然,宝琳·凯尔在文章中暗指安德鲁·萨里斯收了迈克尔·艾斯纳的贿赂,因此为一介新人导演写下影评。

空余时间,基利安正在津津有味地观赏这场舆论骂战,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回到了英国,他的身边又只剩下了麦克和劳伦斯。

麦克凑近了基利安,扫了一眼报纸上的内容:“你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是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诡村之血祭残卷hp:斯教带娃记原神:提瓦特小店主绝美稀雌娇又软,四个兽夫强制爱仙魔两界都在嗑我俩CP特利迦:开局变身银河奥特曼神秘之临王者大陆唤神雷!画神符!小郡主震惊全帝都!盗墓之我和我哥搞反差天武大帝的逆袭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