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在马车上的高霖透过窗帘见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劳军的队伍。这个时候人群已经开始朝北郊军营的出发了,进城这一圈就是为了来城里拐点人的。反正是为了把声势搞大,这些被拐着去劳军的城里人跟着这么走一趟,回来肯定会跟周围的人吹嘘此行的经历,到时候这件事情就成了北平城里的谈资。
而这事果然如高霖所想的样子,在这么刻意为之的在城里走了一圈后,开始闹大了。那些看热闹的人开始在北平城里传播今天遇见的新鲜事,不一会儿就传到了大将军府内。
好巧不巧的是,今天魏国公不再去巡营了,今天坐班的只有郭兴在。
“启禀巩昌候,刚刚高经述一家打着劳军的名义带着人从北平府内走了一圈。”
听到一位副千户的汇报,郭兴有些不解。想起那天大堂上的商议,他也没太往心里去,估计是人家走错路了所以才进了城里。
于是郭兴满不在意的道:“嗯,派个人去给他们带路。这从西郊走到北郊没事进城里溜达什么,到时候把物资清点清楚了,少一斗粮食都不让他们走。”
副千户见上官没太明白自己的意思只得再说道:“巩昌候,他们不是走错路了。而是一千多人连敲带打的进了城,又从城里拐了近千人一起去劳军。末将听下面的人说他们不光喊着爱国劳军的口号还举起了光荣劳军的旗号,主动给别人发粮食带着看热闹的人一起去了北郊军营。”
听完副千户的再次汇报,郭兴这才反应过来。马上起身吩咐道:“去赶紧叫上一队百户的人随我去追,万不能让这帮人去了北郊军营,不然今天魏国公非训斥我不可。”
郭兴之所以这么着急,因为今天魏国公徐达巡营的地点正是北郊军营。这老小子现在正在军营里等着高家送来劳军的物资呢,毕竟现在作为与蒙古作战的前线的最高将领,能为自己手下多弄点粮食就多弄点。
就在郭兴马不停蹄的追着劳军的队伍的时候,劳军的队伍已经到达了北郊军营的附近。这个时候队伍里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声音更大了,高经述这次给的银子可不少,够这些人平时三个月的收入,那还要算是红白事多的月份。
高霖这时候也从马车上下来了,正领着唤儿混在人群的队伍中看着热闹。他已经给父亲和舒尔布交代好了今天的所有流程,所以不出意外他根本就不用露头。
北郊军营属于北平
“近来将士操练的怎么样?”
徐达看着校场正在操练的队伍,一边朝北郊军营的千户询问。几个卫指挥使也跟在身后,一起跟着巡营。
这时候明朝的卫所和军制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善。尤其是像长城防线这样的地区,大部分军事上的重要地方都有卫所驻扎。其中一卫五千六百人,长官为指挥使,管辖五个千户所。像北郊军营则驻扎着三个卫的兵力,随时防备着蒙古入侵。
“报,启禀魏国公,启禀各位将军。有一个三千人队伍正在朝军营靠近,属下已派哨探去查看。”
正当被询问的千户准备回话的时候,一个小旗连忙跑来了汇报。
徐达一听就知道是高经述和舒尔布来了,可是对方搞这么大动静的来送粮是他没有预料到的。
于是徐达一马当先的说道:“走,去看看他们打的什么鬼主意。”
“遵命,魏国公。”
几位卫指挥使应命道。
这个时候巩昌候郭兴也已经骑马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百户的骑兵。
郭兴看着密密麻麻的劳军队伍,头皮一阵发麻。只见每个人都是兴高采烈的拿着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小布袋子,目测每个布袋大概里面至少装着有二斗,估计也就那些孩童手里的少点。
百户骑马上前问道:“侯爷,要不要卑职上前拦住他们。”
郭兴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用手里的马鞭朝北郊军营一指道:“还拦什么拦,没看魏国公已经出来了么。”
百户随着马鞭的方向一看,果然看见了魏国公徐达和几个卫指挥使已经站在了军营的门口,只得退后等着郭兴的吩咐。
“走吧,我们直接去军营门口。”
郭兴拿马鞭抽了一下马,领头朝军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