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我们是文官集团 > 176【徐上海的恳求】

176【徐上海的恳求】

魏进忠没注意刘时敏脸上神情的变化,只依旧兴致勃勃地回忆一年前在山东,与利玛窦和徐光启边吃烧鸡,边讲故事的情景。

“告诉你,读书人俺只佩服徐上海,不仅学问好,故事也讲的动听,不像其他文人。”

刘时敏嗤笑道:“那不叫讲故事,人在讲道理,只是把经史子集里很深奥的人物、事迹化成最通俗的语言说出来。”

“那不还是讲故事?你听那些庙观茶楼里说评书的,谁不是说古代的故事?那什么《说岳全传》,还有《兴唐传》,不都是讲古代将军的故事?”

刘时敏听得直翻白眼:“那都是明人写的话本子……算了,不与你争!”解释没用,遂不再与魏进忠争辩。

还好刘应坤没过多久就支使下人端来下酒小菜、并瓜子炒豆,橘柚查梨,一字铺排在魏进忠身旁的桌案上。

“干爹,儿子能不能也跟您一起,听听徐上海讲的故事?一直以来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儿子也好奇啊。”

“行啊,”魏进忠一听,高兴道:“来来来,坐下坐下,一起!”

刘应坤笑嘻嘻的道了声谢,然后找来凳子隅坐一旁,“刘师叔,这就开始吧?”

刘时敏懒得计较,伸手拖过一张椅子坐下,然后开始拆信,取出信纸展开,先自己快速浏览一遍。看着看着,神情渐渐庄重起来……

“讲啊,”魏进忠边吃边催促他道。

刘时敏没有理会,又等了约莫片刻,才开口,却是未语先叹:“唉……”

魏进忠怪道:“怎么?今日你咋这般做作起来?”

刘时敏半嗔半恼道:“师弟,你喜欢听评书,那你觉得岳飞怎样?”

魏进忠望了他好一会:“忠臣孝子也!但你所问为何?”

“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耕田读书……不说远了,其实本朝也有很多忠臣孝子,于谦听说过吗?王阳明又听说过吗?以及我朝开国元勋刘基,听过吗?”

魏进忠干脆放下手中酒杯筷子,看着他道:“继续,俺听你说。”

“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文武兼备,自幼博览群书,习得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且都来自江南一地。于少保是杭州钱塘人,新建侯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刘基是处州府青田人。其实不独浙江,江东、皖南也多忠孝之家,就如太湖东山,莫厘王氏的王鏊,可称忠臣……”

“高祖皇帝曾说‘忠臣爱君,言为国。盖爱君者,有过必谏,谏而不切者,非忠也;为国者,遇事必言,言而不直者,亦非忠也’。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松独甲于天下,则其劬劳疾痛之状,亦独倍于天下。今日民穷财匮,十室九空,无处不苦,苏松为甚……”

“王鏊曾于晚年,积极倡导江南减赋,他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今天下财赋多出吴中,税法未有如今日之弊者’,他的意思指税额之高,因而导致吴中的贫穷多流,里甲坐困,去往相牵,同入于困。故而贫者弃田以转徙,而富者尽卖其田以避役。所以吴下田贱无所售,荒而无人耕……此文,算是为江南减赋而努力的先行之人。”

魏进忠完全停了喝酒,背往后靠,靠在椅背上,冷眼看着刘时敏,不做声,不打断。

刘时敏缓了缓,继续道:“他的直言,虽未达成实际结果,却也让上位者有所触动,因而后来在江南一些州县试行一条鞭法时,其目的之一就是为百姓减轻负担。嘉靖十六年的苏、松二府,就出现过‘照田多寡为轻重,凡大小差役总其徭役数目,一条鞭征充。而在海瑞任应天巡抚时,又将在余姚、平湖等地试行的一条鞭推广至整个应天……”

“即便如此,整个江南并未因此而减赋,百姓的负担依然沉重。万历初张江陵亦言,田赋不均,侵欺施欠,读之使人扼腕。不与此时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人……但令人惋惜的是,此后不久……或许江南百姓再也等不来‘均粮足民’之时了。”

“呵呵,”魏进忠突然笑了,仿佛是评书听到精彩处而笑,“这就是徐上海今次的信?”

刘时敏点了点头。

“所以这次他没讲故事……”魏进忠又忽然改口,“不对,他也讲了,只是俺听不明白。”

刘时敏看着他:“为何?”

“果然是读书人……”魏进忠又摇了摇头,“不过,减不减赋,跟俺有何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进击的巨人:拥抱自由!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韭菜花得癔症了闪闪果实在妖尾轮回神塔,靠提示杀穿副本民国僵尸鬼事四合院之开局娶个售货员惊!摆摊算命的是玄学老祖2火影:开局在木叶卖蜜雪冰茶综漫,从地错开始渐渐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