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训得了皇帝的承诺,虽然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但领导都如此表态了,他自然不能继续纠缠。
其余臣子也不多言。
毕竟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面对多日不上朝,外表却看上去颇为精明强干的皇帝,深陷于阉党清流之中的老阁臣天然有些弯腰。
只能说朱由检坚持锻炼还是有效果的。
拉拢臣子,一方面可以依赖早就强化两百多年的皇权,另一方面也可以依赖于皇帝自身的人格魅力——
因为自古以来,“看脸”是很重要的。
历朝历代选臣子都要看脸和仪表,太丑的都不要。
皇帝或太子如果长得不行,气质差一点,也得被人评价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当年仁宗操持朝政二十多年,为什么还会有人支持汉王夺嫡?
一来是汉王有军功在身,地位的确高。
二来则是汉王长的比一身肥肉腿还瘸的仁宗英武帅气,看上去更像个领导。
成祖当年也多次嫌弃大儿子的肥胖和残缺,以至于夺嫡之事愈演愈烈。
更别说明太祖最初上位,就是靠脸被郭子兴看中,从而许配了马皇后的。
而大明自武宗以来,还没有一个尚武英挺的皇帝。
嘉靖修仙,隆庆好色,万历摆烂,天启木工!
崇祯天子朱由检虽然也不爱上朝,可也就不上早朝罢了。
每天天微亮的时候,还是会带着人晨跑路过奉天殿的,中午也会看下呈上去的奏本,今天还主动来了个内阁会议……
表现已经比他祖宗好很多了!
光是看着天子那年轻英武的脸,下面的臣子对他做的事,都凭空多出来了一点信心。
之后,
如李标、李国谱等阁臣,则是轮流汇报了一些事务,比如说针对先帝的皇陵修缮,以及三大殿修复的尾款交付等等。
朱由检点点头,知道自己不开口,这些老油条不会主动有所作为。
好在他也不指望这群人做什么。
针对崇桢元年要做的事,他已经有了计划,只需要告知内阁,让他们安排着去办了。
再者,
要有人直接提出要有关国库欠款、军饷拖欠和关外鞑子等问题,朱由检现在要兵没兵,有钱就一点,也解决不了,只能口头嘉奖一下对方的实心用事,起码没有一开口就是党争。
“还有三月,就是崇祯元年了。”
“朕既开新朝,自然要有新政,以示新朝气象,清扫天下颓唐衰废之气!”
朱由检等阁臣们把那些不痛不痒的事汇报完,这才缓缓开口,首次表明了自己作为大明皇帝的志向。
对此,
阁臣纷纷表示赞同。
为啥?
新皇帝当然要搞自己的那一套,不然哪来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至于祖制,那也得等到皇帝的“新政”的确触犯到了原利益阶层,那才会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现在皇帝只是放话出来,指不定还是因为年轻气盛,一时冲动喊的口号,他们凭什么不鼓掌?
遥想当年,世宗神宗初继位,也是励精图治过的嘛!
前面如何?
后面如何?
要看他做什么,
而不是只听他说什么!
“那就从陕西那边说起吧。”
朱由检也不管阁臣明面上的赞同是出于什么缘故,只是既然起了调,就要说事儿。
“陕西年年天灾,朕之前上朝也讲过,边疆驻军已然欠饷多年,即便朕已经派了使者劳军,也只是救急而已。”
大明朝哪来的那么多钱,把欠的工资一下子补全?
根据方正化快马加鞭发回来的报告,靠着找藩王要钱,也就勉强凑了几万两,能劳军一年都算士卒受委屈了——
毕竟以前饷银一分都没有,现在给发一两半钱的,都算老天开眼了。
就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