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这个首辅坐在位子上,眼睛半眯,没有多余反应。
他前两天又上交了一次辞呈,得到了皇帝的批复。
这便意味着,距离自己离开朝堂漩涡没多久了。
之前是一直留中不发,皇帝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现在却是进入了“三辞三让”的流程。
而黄立极也清楚自己没多大本事,有与阉党有瓜葛,在有人意图煽动天子大肆捕杀阉党及其有关人士时,能全身而退,已然好运。
他才不要在最后关头跟皇帝作对,搞得自己没办法安享晚年呢!
施凤来亦然。
比起还有底气好聚好散的黄立极,他的黑历史更多。
当年给魏忠贤广立生祠,施凤来就极为主动,阿谀权贵,虽有才能,其气节做派常为人所弹劾。
如今情况,他怎么敢多话呢?
听到皇帝要动手,施凤来只是沉默坐在位子上,背上冷汗狂冒。
在坐诸人,也就刘鸿训、韩爌等数人自觉问心无愧,神色坦然。
朱由检便令刘若愚上前,仍是手持白纸黑字,将近日来统计出的弹劾奏疏一一讲明。
弹劾了哪些人,
频率如何,
以何理由弹劾……
既有人鼓动皇帝兴起大案,那这个攻击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同时攻击理由也是极为多样。
不止朝堂作风,就连官员家中隐私,都被人风闻而奏,站在道德高地指指点点。
朱由检靠着这些奏疏,还听了不少八卦,可见在窥探阴私方面,大明朝的言官们并不比厂卫差,以至于朱由检乱想之余,产生过抓几位弹劾小能手去厂卫进修的冲动。
厂卫实在是需要这种人才啊!
一点小事能被他说成大事,
没有的事能被他臆想为真并进行举报……真是无风也要掀起浪。
“诸位先生以为如何?”
听刘若愚说完,朱由检仍旧神色平静,仿佛刚刚讲的内容,不是在说他这皇帝手下都是废物点心,都是乱臣贼子这事。
黄立极咳嗽,
施凤来支吾,
张瑞图哭诉,
来宗道呆愣,
刘鸿训震惊——
因为他也被弹劾了!
刘鸿训本以为自己持身清正,和阉党有别,虽然不是真正的东林党人,却政见相似,在魏忠贤权倾朝野之时,也对朝中清流多有维护。
谁知道这次的弹劾大潮,竟是连自己都没放过!
而被弹劾的原因,则是刘鸿训在朱由检继位之初,尚未表露出任何政治倾向且怠惰不朝的那段时间,私下跟人说的“冲主”之语!
当时的刘鸿训看着新帝好不容易自打击中苏醒,却没有振作姿态,反而在宫里跟一群武夫厮混。
如此行为,
和先帝天启有何区别?
和武宗正德有何区别?
而这几位皇帝,都是年少继位,骤得大权,做起事来自然多从心而为,没有谁能阻止,然后把朝堂治理的乱糟糟——
天启青年而崩,无子,可好歹临终之时,是指认了后继者的,也确保了继承者和自己的关系,维护了一下自己的身后名。
正德有武功在身,但其贪玩和无子,最后让性格刻薄的嘉靖继位,是他政治上最大的短处。
皇帝有没有儿子,可是能在其死后决定很多东西的。
看看英宗和景帝就行了。
英宗两次为君,水平没有任何改进,还意图把好大儿宪宗给废太子了,要不是死得及时,大明朝在英宗死后就要面临倾覆危险,毕竟天顺年间,荆楚地区可是被英宗治理出了百万流民。
可宪宗作为其儿子,哪能说亲爹坏话?
捏着鼻子给亲爹定了个听起来挺好的庙号。
至于景帝?
直到崇祯朝,才给这位继位于危难之间的天子一个正式的交待,定了个“中宗”的庙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