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榻榻米是直接铺在一层黑曜石板上的,要不然黄震非摔个狗吃屎不可。
他小心翼翼地挪到矮几旁边,只见桌上放着一块纹理十分熟悉的石制砚台。这是一方金星纹的歙砚。
而一旁那块已经干裂的墨,则是一块徽墨。
桌上那几张霉烂的宣纸,从残留的质地上来判断,应该是澄心堂纸。
而那支笔,黄震却不认识,不过他判断,这支笔多半是宣城的诸葛笔。
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徽州及周边地方的特产,所以这间屋子的主人十有八九就是汪直了。
黄震果断地拿起了那块徽墨,发动了异能确认了一下。
果然坐在矮几旁书写的人,正是他所熟悉的汪直。
黄震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这里既然是汪直所居住的地方,那么屋里面就很可能藏有什么好东西。
特别是船上的那把钥匙,很有可能就在这里。
黄震迫不及待的拉开了那个螺钿柜子。
柜子里面分了三层,最上面的那层是一個抽屉。下面两层都是格子。
格子里都是一些腐烂的书籍,而上面的那个抽屉,则被一个小铜锁给锁住了。
这种小锁自然难不倒黄震。
他直接用力一扭,那个锁就被扯开了。
黄震拉出了抽屉,只见里面放着不少乱七八糟的铜钱,还有一些碎银。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根和那艘船一样质地的长条状钥匙。
钥匙的头部,有几个凹凸不平的缺口,尾部则绑着一个流苏。
黄震拿起钥匙,一把扯下了上面那条发黑的流苏。
然后迫不及待地拿着钥匙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刚一出门,就看到小周向他这边飞快地跑了过来,“震哥,我发现了一个金矿。”
正如黄震所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金子绝对不会只有一处。
有可能这座岛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小型金矿,这就要日后让小周他们慢慢勘探了。
而黄震此时对金矿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他现在最感兴趣的,是汪直的船长室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所以,他勉励了对方一下,“做得好,等回头回国后,多奖励你一万美金。”
小周顿时大喜地说道,“谢谢老板,谢谢老板。我再去帮你找找看。”
说完,他屁颠屁颠地向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等他走后,黄震和洪守仁打了声招呼,然后又让赑屃把他送回了船上去。
登上福船之后,他直奔船长室而去。
船长室的金属门外,黄震小心的把钥匙插到了锁眼里。
钥匙一插到地之后,还没等他转动钥匙,那扇门里面,就传来了一阵金属摩擦的咔咔声。
黄震顿时吓了一跳,连忙退开两步。
然后,他还觉得不保险,索性爬回了梯子上,探着头向门那边张望。
随着一阵金属的摩擦声,门上的钥匙慢慢地自行转动了起来。
转了差不多180度后,黄震听到一声咔嗒声,门上的锁像是被解除了。
之后,门那边就再也没有别的动静了。
黄震见状,爬回了甲板上,然后小心地走到门前查看。
只见,那扇门边已经打开了一道缝隙,从缝隙里面吹出来一股腐朽的味道。
黄震用手中的步枪顶开了门,然后自己则退到了门旁。
他准备稍微在外面等一会儿再进去,一来是在等室内的空气流通一下,二来更是在等船长室里有没有什么异常。
他站在门外,借着室外照射进去的光线向里面张望着。
里面是一个二十多个平方的空间,四周完全密闭,没有一丝光亮照进来。
大门的正前方是一张和船同样材质的大桌,上面是一个精致的沙盘。
桌子的后面,看上去有一张小了许多的罗汉床。不过罗汉床大半在黑暗中,黄震也看不真切。
而左右两边的东西也都淹没在黑暗中,一点也看不清楚。
所以,黄震在船长室外等了几分钟后,就打开了手电小心地踏入了舱室之中。
他习惯性地朝左右两边照了一下,左手边的墙角,放着一个红漆木箱。
箱子的旁边,是一对黄花梨交椅,两把椅子中间是一个同样材质的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银质的西式烛台。
右手边也是同样的布局,角落里堆放着好几个大大小小的木箱。
中间的沙盘上的地图看上去像是舟山那边的。不过古代的地形和现代略有不同,所以他也不敢十分确定。
正对舱门的墙边,放着一张江南大户人家家中常用的独座,和北方的大椅类似。这张独座看上去也是黄花梨木制成的。
独座的两旁,是两个精美的欧式鎏金铜饰玛瑙底座,上面各放了一个巴洛克风格的鎏金烛台。
烛台上的蜡烛,都还是完好无损的。
两边的角落里,则放着两个书架,上面层层叠叠堆砌着不少绢布,皮纸。
这些东西已经发黑变质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修复的可能性。
大致看了一眼室内的陈设后,他的目光看向了那个单独放着的木箱。
最令人兴奋的开盲盒的时间到了。
黄震满怀期待地走到了红漆木箱旁边。
顿时一股淡淡的樟脑味,在他的鼻尖萦绕。
黄震顿时大喜,这个箱子竟然是用香樟木制成的,一般用这东西装的,基本都是字画书籍等值钱的东西。
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拧断了锁头,一把掀开了樟木箱。
顿时一股浓郁的樟脑味直冲鼻尖,里面的东西在手电的照射下,闪过一片金光。
这里面装的竟然是一整箱的黄金。
黄震的眼睛匆匆扫了一遍这些金锭,这些金锭差不多都是十两,二十两的规格,上面刻满了铭文。
他随手拿起来一个,金锭的凹陷处是一条条的水波纹。
另一面是平整的一面,上面刻着,“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内户部造足色金一锭十两重”
这个金锭明显就是官铸的,肯定是汪直劫掠而来的东西。
黄震又拿了几个不同的看了一下,基本上都是嘉靖三十年后的金锭。和汪直的倭寇生涯能对得上。
按照毛海峰的记载,这里面差不多有五万两。
这些年的拍卖会上,明代的金锭一直深受关注。
黄震记得最高的拍卖纪录,是一个嘉靖五十两的金锭,当时拍了八百万左右。
还有一个嘉靖十两的金锭,差不多拍了两百万左右。
所以这一箱子金锭,都按照十两的算,最少也能值个一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