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今天就让村里孩子们来学习的杜宇现在犯了难,这种情况,最近根本不可能教学。
他昨天已经编好了教材,就等着这群孩子过来学习呢。
看这种情况应该十天半个月都不能来上课。
他教学准备的还算充分。
甚至都不用刻意去寻找纸笔,高氏的四合院里就有很多。
高氏用来写字的文字载体并非竹子和纸,而是这里的一种河边生长的草。
这种草约有两个手指宽,长度却可以到人的腰间。
采摘下来不用太多处理,只需晒干之后,就能写字,不容易裂开。
这种晒干的叶子足足有一大堆,足够用很久了。
他在高氏这里收拾出十来支笔,大家都轮着用,可以用的过来。
高氏做的笔比较简陋,是用一小捆猪毛、鹿毛制成,绑在一根削地光滑而直挺的木棍上。
因而写出来的字非常细小,幸亏不分叉。
墨则是来自山上的矿物石墨。
他编的教材,是身边常见之物的名和数字,比如一二三四五,日月星山川等。
字太多了,难教。
想完整的教出来,实在有点难,而且耗费精力,他不可能将时间全部耗费在教人读书写字上。
毕竟他名义上是这部落的首领,发展这里才是最重要的。
村里总共就三个人识字,除了他和菁,剩下的就是薇子。
所以开启民智的任务他打算分给这两个女人。
除了基础的文字,他还选了诗《硕鼠》、《伐檀》、《东方未明》来让孩子知道之前高氏统治时的贪婪和残暴。
《七月》这首诗虽然能更贴切地反应农人的困苦生活,但不太合适,毕竟这里一年有二十三个月,但如果强行将月份改了,读起来也不顺畅。
所以这篇慢慢改,后来再加入教材。
除了这三首,还有《行露》来教育这些孩子不要怕强权,勇于抗争。
他学过的诗经,现在都能记得起来,还是多亏了那颗珠子。
不仅仅能够读取别人的记忆,他还可以随意翻看自己过往的记忆。
除了这些,鲁国本地倒是也有类似的诗,不过得挑选一番,才能拿出来教人。
数学方面他能教一些实用的,比如计算面积、计算收成、容积等和土地粮食息息相关的,教的太高深没有必要,得让他们自己感兴趣,才能去钻研。
天文历法方面,他没那个能力教,毕竟学天文需要长年累月的观星。
对于历法的了解,他也仅限于农历,阳历阴历,以及置闰。
此地一个朔望月是27天,一年23个月,阴历一年也就是621天。
而阳历一年则是634天,也划分23个月。
阳历阴历运行一年会有13天的偏差,所以通常两年一闰月,但一闰月27天,实际上只有26天,阳历比阴历少一天,过些年偏差又大了。
所以这里采用五十四年二十六闰的置闰法,五十四年内在中间直接取消一个闰月。
大虞文化圈都用这种置闰法指导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