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有点儿出息!?你就不能拦着老爷子点儿?这要是再北征,老二的媳妇儿又得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的!”
一进东宫,朱瞻墡就听到了自己母亲的声音。
得!连猜都不用猜,一听就知道自家老娘是知道了老爷子要御驾亲征的事情了,在对自家老爹发脾气。
“要我说啊,爹您也不能说娘,您是没看见,爷爷前两次御驾亲征回来,二叔的尾巴都要翘上天了,连着去我的醉春居三天,是一文酒钱都没给。”
没等自己父亲开口,朱瞻墡迈步进了屋,开口就帮着自家老娘怼老爹。
“这次爷爷又要御驾亲征,您到时候怕是还得和以前一样,去跟夏原吉那个老抠儿要钱。”
“夏原吉那个老抠儿您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哪次您要钱他不是就给一半?最后您掏自己的内库去填补不说,还让人去孩儿的醉春居和醉红楼支钱。”
“孩儿可跟您说啊,亲父子明算账,您到现在已经欠孩儿三万两白银了。”
“这一天天的,父母给孩子置办家业的屡见不鲜,就没听说过父母跟孩子要钱的,还欠着不还!”
朱瞻墡上来就一顿连珠炮,怼得朱高炽都忘了自己刚才是在应对自己媳妇儿的无理取闹了。
“嘿!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你不是朱家的人吗?”
“别别别!”朱瞻墡闻言赶忙摆手。
“您可别给我戴高帽子,这天下再怎么富裕那也跟我没啥关系,要继承爷爷皇位的是您这个大明太子,要继承您位置的是大哥这个大明太孙,跟我这个五皇孙有什么关系?”
“我这好不容易存点钱,打算以后就藩去封地养老,您可倒好,爷爷两次御驾亲征您就啃了我快一半的家产了,我找谁说理去?”
三万两白银,一位皇孙一半的身家,这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是事实。
根据《明实录》记载,在永乐大帝几次御驾亲征期间,大明的国库税收基本上是在两千万到两千五百万石粮食左右,折合白银约五百七十到六百万两。
但这些钱还不是最终收归国库的数量,还得除去战争、修编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还有前几年迁都顺天所用的花费等等。
除此之外,军费、建设、赈灾等等,还有这几年黄河水患、浙江一带的大风潮、两广一带的风灾等等,都需要钱。
一年下来,能真正收进国库的,百万已经算是夸张的了,再除去官员贪墨之类的情况,每年国库的存余怕是都没有五十万两。
所以说,三万两白银,实际上已经不少了,因为在永乐朝,白银并不像明后期和清朝时期那样成为了常用的货币,白银成为常用货币是因为大量来自倭国的白银涌入才导致的。
至于某电视剧中说皇太孙大婚要二百七十五万两白银,那纯属扯淡!
老爷子就算是再怎么疼孙子,也不会花费朝廷半年多的税收去办一场婚礼!
“要我说啊,您还是趁早打消爷爷御驾亲征的念头吧,我可没钱再给您贴补了。”
一想到自己的钱,朱瞻墡就心痛。
“再说了,上次出征瓦剌,咱们大明的损失也不小,您就没想过爷爷要是再次北征,您要面对什么?”
朱瞻墡一句话给自己老子给干破防了。
众所周知,永乐大帝其实只是表面上的皇帝,在永乐一朝,大明实际上的皇帝其实是太子朱高炽,而永乐大帝不过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罢了。
所以,老爷子也是习惯了每次北征之前就将事情都扔给自己的太子,自己则是一心准备北征的事情,最终也导致所有的事情都是朱高炽去处理的。
一想到上次北征的损失,再想想这次北征,朱高炽仿佛已经看到了民怨沸腾的景象了。
要知道,永乐盛世的确是盛世,但盛世也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