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不知不觉中,怀念着亲奶奶的赵景,叹出声。
终是不忍这亲情离别,赵景舒展了眉心,放缓了声音道:“大家也别灰心,不愿离开本地的,也能享受以工代赈福利,还有朝廷扶持。”
“只是这一时间,颍州的田地都被泥土污染,种粮是没有出路了。”
“这样吧,趁着人都在,以工代赈暂时提前启动!”
“群众里有工匠的,都去贾府钻研一下那的建筑手法,看看那几栋房子是怎么做到防震效果如此好。”
“学习完后,就开始行动,砍树砍竹子的大家伙都帮帮忙,咱们以七天为一个周期,一周半两,半两也就是十二铢,米粥一日三餐包吃,住的地方就委屈一下乡亲们暂时住在自己的原地。”
“干活的人,都有份,像今天与大公子去参加救援的,也算。”
“报名参加啊,大家都报名参加!积极报名!”
“因身体原因,不宜参加运动的,一天只免费提供一顿米粥!但是!想要多吃一顿的,可以用铜钱来买,一铢一碗,我们力求公平公正!不让群众伤心,也不会让劳动者失望!”
赵景清楚地列举着群众们最关心的以工代赈的条件与注意事项。
而一周半两的工钱对他们这些底层群众来说是非常丰沃的!
所以,在大家都听明白要求后,踊跃报名!
连二牛,虎子他们这样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被安排上。
赵景也不歇着,让跟着自己过来的那些人与他一起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名字。
只是记着记着,就又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古代,好像很多底层群众都没有姓,像狗蛋,二狗,二牛这些名字随处可见,甚至有不少重复。
古代讲究贱名养人。
对于还没到及笄志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是顶着贱名长大。
只有过了及笄志学之日,族里才会给孩子请名。
要是有出息了,还会给孩子表字。
倒是百年的达官贵人家庭里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从出生起就能请名,小时候要是受长辈宠爱,就有独属的乳名,读书及笄志学之日便会表字。
及笄志学便是孩子们15岁那年。
……
赵景看着这些名字,有些头大。
甚至一时间还没个妥善的主意。
大脑思考了一下,赵景硬着头皮对大家说:“都安静一下,大家都安静一下,听我说。”
众伙们配合地安静下来。
赵景,“我在记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的名字很容易有重复的,为了防止到后面领工钱的时候发生意外,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我的想法就是,从名单上起,第一个人后面就加个‘一’,唤作‘张平一’,后面以此类推。”
“大家看可行吗?”
“可行的话我这里念一个名字,你们自己就来领数字,都记清楚自己是几,到时候好发工钱!别记错了,也别领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