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亮召集旧部,并一路收留无家可归的难民,公开举旗反明,响应高迎祥、李自成均田免粮的口号,一路杀富济贫,杀县官三人,开仓接济灾民,队伍很快发展到了五千多人,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因为田明亮所部的追击,曹文诏不敢长驱直入攻击李自成和张献忠,洪承畴亦是受到了牵制。
官兵掣肘,张献忠和李自成很快捕捉到战机,班师潜入深林,与敌游击。
田明亮杀县官三人,克三县而收罗难民,消息层层上报,崇祯皇帝大惊,之前只听说王嘉胤和王左挂,李自成和张献忠有一定的名气,如今怎么突然又冒出个田明亮?
经过一番商议,崇祯皇帝只得改变了策略,令曹文诏放弃班师大同,继续镇守陕北,务必全歼各股流寇,尤其是田明亮。
田明亮心知自己已彻底走上了大明的对立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人书写了讨贼檄文,自己亲自修改,痛陈大明之腐败,大肆渲染明朝不思驱除鞑虏,却一味剿杀无辜难民的舆论导向。檄文中,袁崇焕被搬了出来,关宁铁骑被搬了出来。
檄文道是:
“不义之明朝,气数已尽。破落之大明,该讨者有三:
一曰天子无德。崇祯皇帝无知人善任之德,视调兵遣将、排兵布阵若儿戏,赏罚之事毫无法度,泱泱大国如一盘散沙,毫无固国安邦之雄才大略!良禽择木而栖,试问诸位,崇祯是真命天子耶?
二曰残害忠良。满朝文武贪赃枉法,多纸上谈兵、贪生怕死之辈,少能征善战、为国牺牲之将,边防节节败退,颜面尽失。唯袁崇焕乃大明之脊梁,痛击金人努尔哈赤至郁郁而终,然却无端遭陷害,落得个千刀万剐的结局,可谓自毁长城!幸得神人相救,袁督师才得以保全性命,然却物是人非,终身残疾!试问诸位,如此乌烟瘴气之朝堂,可栖身耶?
三曰官逼民反。官府鱼肉百姓无以复加,饥民换子而食者不在少数。更兼指鹿为马,污人清白,凡无钱打点之难民,皆被诬陷为流寇,视为草芥,大肆屠杀,惨无人道!试问诸位,此等贪官污吏,如何对得起“父母官”三字耶?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明国祚已尽也!举国之仁人志士,当戮力同心,摧枯拉朽,开辟新天地也!
我田明亮一介草民,斗胆号令天下之众,举旗反明,齐心驱除鞑虏,复我河山!愿天下有更多不怕死之辈,愿不义之明朝早日油尽灯枯,愿天下黎民早日脱离这水深火热!”
田明亮将檄文制成传单模样,每到一处,均安排人到处散发,制造声势。一时间,讨贼檄文是铺天盖地。不要说是平民百姓了,就算是一些地方官员,看到檄文也是颇为认同。或者,说不上认同,至少是戳中了心中的痛楚。
当然,如洪承畴之辈,作为满腹经纶的文人,自然是看不上这小儿科的檄文,殊不知就是这种没水准的檄文,正好抓住了平头百姓的心。
当然,民间议论比较多的是,袁崇焕居然还活着,大部分人觉得,这恐怕是田明亮故弄玄虚。也有极少数人开始还原当天西市刑场的场景,分析袁崇焕是真还活着。
京师,王承恩和韩继思自然也是听到了这一消息,可谓是忐忑不安,若是这话传到皇帝耳中去了,又要费尽口舌才敷衍得过去了。
然而,这世界上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檄文的事传到了崇祯的耳里。
这日,王承恩正在伺候崇祯皇帝,皇帝突然询问:“爱卿,听闻流寇有檄文一篇,汝可否说与朕听听?”
王承恩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地,强装镇定道:“启禀陛下,老奴也有所耳闻,然道听途说不完整,老奴已安排下去,正在细细查探,届时再细细奏明陛下!”
“王总管,不用查了,朕已帮你查了些眉目!”皇帝将一纸檄文丢到王承恩面前,面无表情地问,“袁崇焕真的还活着吗?”
王承恩惊慌地说:“陛下,众目睽睽之下,已被千刀万剐,如何还活着?”
“王总管,事到如今,为何还要自欺欺人?”崇祯的声音有些嘶哑,透着几分疲惫。
王承恩汗流浃背,小心翼翼地说:“陛下说他死了,他就死了!”
“朕要让他再死一次!!!”崇祯暴喝道,整个人都在轻微颤抖。
王承恩大气都不敢出,陪伴了皇帝十多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这般情绪失控。
皇帝对袁崇焕的仇恨,王承恩是能够理解的,作为一个少年天子,皇帝本来就有些根基不稳,自身的天赋又是一般化,他最恨的就是像袁崇焕这种,有些本事却目中无人之辈。杀袁崇焕,倒不是因为怕功高盖主之类,而是要杀鸡儆猴!满朝文武,不乏像袁崇焕一样的佼佼者,仗着年纪大,经历了许多事,对皇帝的忠心是打了折扣的。
崇祯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你们再有能耐,能比得过袁崇焕?老子连袁崇焕都舍得杀,更何况你们?
但现在,你告诉我,我杀的不是袁崇焕,袁崇焕如今仍然活着,你这不是啪啪啪打我这个皇帝的脸吗?
王承恩连连磕头道:“陛下息怒!老奴这就派人彻查此事,若那袁崇焕真还活着,就算是掘地三尺,老奴也要将其碎尸万段!”
“朕信不过尔等!这一次,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凡与此事有牵连的,不论皇亲国戚,一律问斩!”皇帝低吼着,拂袖而去。
王承恩心中一阵后怕,当即通知刑部尚书韩继思一起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