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由他来说,比由王五来提更好。
分府一事,背后因素有些复杂,洪部院和潘监军有些犹豫,但韩王表态同意,二位彼此看了眼便未表示反对。
然而对于让帅一事,所有人全都反对。
“耀武这孩子功绩实实在在,大家都看在眼里,如今再任一记名总兵肯定不妥”
虎帅仍是竖持让自己大将军一职,甚至说忠贞营这十几年之所以一直没有起色,全在于他的领导失误,因此眼下有必要让更有能力的王五来领导军民。
“临国公就是忠贞营,忠贞营就是临国公。”
韩王也不同意虎帅让出大将军一职,但也认为王五以湖广记名总兵身份设立南府也有些不妥。
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曹一铨提出一个方案,就是将中军都督一职授予王五。
中军都督就是五军都督府的中军,此制是太祖洪武时期所创,五军即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
最初五军都督府执掌明朝天下兵马大权,但因功勋宿将位列其中,以执几十年后掌府官员尸位素餐,权力便逐渐为兵部取代。
五军都督也成了明朝给予将领的荣誉封号,而不再具备实权。
永历朝廷建立后,对忠贞营诸将皆授予都督,但独不授中军。
原因是中军都督相较其余四军都督更为尊贵,有“行在”象征。
如今朝廷不在,各军都督皆有人选,王五又坚决推辞虎帅所让大将军,那么授予其中军都督一职于荆州开立南府,不管是法理还是现实都可行。
韩王不待虎帅开口就同意此事,尔后问洪部院和潘军的意思。
洪育鳌作为明军眼下最高统帅,其督师部院一职其实就是内阁首辅;
潘应龙作为监军,也是如今仍在抗清的唯一一位内官,相当于司礼监掌印这一内相。
首辅、内相拍板,法理上便能授予中军都督一职。
在首辅、内相的支持下,王五即由记名湖广总兵升任中军都督于荆州开府。
汪士荣拟定的方案是将张天放、张天望兄弟指挥的中营,赵进忠指挥的右营、许德义指挥的原辎重营合计12000人调归襄阳。
这三营人马中精兵数量有两千,其余都是王五突出来后收编的绿营降兵和起事民夫,战斗力不算高。
为了尽最大程度帮助北府壮大,王五让三营兵所携军械全部移交北府,另外再给北府1000匹战马,以帮助北府建立一支规模不大的骑兵用于战场侦察,外围侧应。
缴获的火炮也分出一些用于襄阳和樊城的防卫。
襄阳地方治理肯定是由洪部院落实,不过王五向洪部院提出一个请求,就是将从山里出来的官员拨给他100人,用于南府政权建设。
洪部院自是同意,双方正就人员物资调动商量时,王五接到密报,吴三桂的孙子被弄回来了,人就在宜城。
当下将移交事务交由从荆州赶来的金道台负责,带着汪士荣一同赶往宜城。
到地之后万四等人就在等着了,王五一下马就问万四人在哪里。
万四忙让宋氏将孩子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