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西南构想(二)
朱由校见朱国祯这么说,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朱国祯居然在意此事,不过他想想也可以理解。
科举本来就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而科举名额则关系到每个士子考中的概率。
如果贵州中举的人数多了,那参加会试的举子也多,就会无形增加后面会试、殿试的难度。
“朱阁老此言差异,对于其他省的士子不公平,那对于贵州科举名额极少,对于贵州士子就公平嘛。”
朱国祯这么一说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沈灌闻言当即就站出来驳斥。
但朱国祯闻言却毫不在意,不卑不亢道:
“沈阁老误会了,我并不是反对增加贵州科举的名额,相反朱燮元的提议甚是不错,但只是觉得名额不宜过多,否则太过矣。”
“那朱爱卿觉得增加到多少为好?”
朱由校闻言不禁好奇起来,朱国祯见皇帝询问,缓缓回复道:
“陛下,嘉靖十四年,世宗皇帝念贵州士子多去云南参加会试,一路上奔波劳累,甚是危险,因此朝廷批准了贵州建贡院开设乡试,定名额为二十五人。
因此臣认为如果要增加的话,最多再增加十人,一共三十五人为宜。这个数额与其他布政司数额不多,但也不算少,正好适合贵州布政司。”
朱由校闻言暗中摇摇头,觉得这个名额太少了。
明代的各省的会试名额并不固定,具体多少是根据各省的贡赋和文化水平来决定的,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根据他目前所知,现在南、北直隶为一百四十五人左右,其余各布政司大多为七十到八十名左右,但广西、云南、贵州三布政司比较特殊,由于文教不行,名额很少。
其中广西大概五十八人,云南四十八人,贵州最惨,只有二十五人。
现在哪怕再增加十人,也只能到三十五人,录取名额与其他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增加十人这个数额未免过少吧。”
朱国祯此话一出,不用朱由校反对,沈灌就觉得甚是不妥。
目前云南都四十八人,贵州再增加十人也赶不上云南,这有啥用。
“陛下,微臣觉得应该增加二十人,哪怕跟其他省份比起来还有些少,但至少跟云南省相差无多。”
沈灌见状直接开口反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朱国祯一听这话也急了,觉得真的是胡闹。
“沈阁老,贵州文教与其他布政司相比本来就弱,现在贸然增加二十人名额,恐怕极为不妥,有违科举为国取材的本心。”
看到二者马上就要吵起来,朱由校连忙摆摆手。
“好了,此事朕自有决断!”
刚准备出言反驳的沈灌见皇帝发话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反而躬身听皇帝训示。
“依朕看,沈爱卿说的很对,就应该增加二十个名额。甚至在朕看来,这二十个名额数量还少了,只不过贸然增加太多着实有些不好,不过也可以增加一些贵州布政司的监生名额。”
朱由校此话一出,朱国祯当即就拱手而言:
“陛下万万不可,贵州文教确实偏弱,书院都没有几所,扩大名额着实有些不妥。”
朱由校呵呵一笑,笑着朱国祯解释道:
“朱爱卿,你说的这些朕确实知道。不过正是因为贵州文教弱,所以才更应该扩大名额,并且朕还觉得,可以暂时特许其他布政司的秀才酌情前往贵州考试。”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讶,这自古以来都是什么地方的人只能在什么地方考试,皇帝怎么会突然特许其他布政司人来贵州考试呢。
朱由校见众人面露疑惑之色,也不意外。于是不紧不慢地解释起来。
“正如朱爱卿所言,贵州文教与其他布政司相比本来就弱。而现在水西、水东平定,朝廷在这两地设置府县,其中县城不下十数所。
这些地方都是新设置的府县,条件艰苦,且不说士子愿不愿意去那里推行教化,就说贵州的士子够不够填满这么多地方都是个大问题,因此朕才想了这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