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437章 废漕改海

第437章 废漕改海

第437章 废漕改海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校就在张嫣的服侍下早早起床,用过早饭以后便前往了乾清宫办公了。

昨天好事连连,再加上昨日下午的休息,让朱由校的精神抖擞,心情好上不少。

只是他刚到乾清宫门口,就看见掌印太监魏忠贤朕拿着一堆题本在门口恭候他。

一见朱由校来了,魏忠贤连忙走上前,笑着对着皇帝道:

“奴婢又给陛下报喜来了。”

朱由校一听这话,当即来了兴趣,饶有兴趣对其说道:

“这几日正是好事连连,快说说有啥好事。”

“是孙元化,今早孙元化的题本递到了通政司,奴婢记得陛下说过,只要是他的题本第一时间要交到您的手上,因此这不第一时间送过来了。”

朱由校闻言便略微思考了一下,孙元化走了差不多快一个半月了吧。

记得他走的时候,自己嘱咐过他,让他随时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随后给自己送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送到了。

“按照时间,他已经到江南了吧,走进去说话,真要好好看一下。”

朱由校说着就领着魏忠贤进了乾清宫,略微坐下后,接过魏忠贤递过来的题本,仔细看了起来。

魏忠贤也知道朱由校对内容很是关心,也不敢多有打扰,只是站在一旁给皇帝端茶递水,好生服侍起来。

果如朱由校所想,孙元化就是到了南直隶的上海县,才写的题本,他也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给详细写了下来。

不过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写了两个事情。

第一个便是海运之快捷。

孙元化是九月十五日出海的,但仅仅用了半个月多一点,到十月初就到了松江府上海县。这么快的速度着实让孙元化感到惊讶。

他本就是上海县附近的人,之前也从上海县出发前往北京,但如果走运河北上,单人最快也要二十多天,慢的话则需要一个月左右,如果还早夹带货船的话,那就更慢了。

但海运却要快很多,哪怕是货运也只需要大半个月时间,时间与效率要远远大于漕运。

并且就其成本而言,海运一路上只需要进港、出港交税,路上没有所谓钞关收税,自然也不会受税率的剥削,其中的成本也会降低不少。

因此孙元化在题本上大力称赞海运的方便,也建议皇帝试行漕粮北运,这样既节省成本,又节约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由校这话自然能明白孙元化的意思,目前漕运是弊端丛生,不仅朝廷苦不堪言,连负责漕运的漕工也苦不堪言。

究其原因而言,最主要的就是漕运的成本极高,这个成本不仅仅是运粮成本,还包括漕船的建造成本、运漕粮的成本以及运河维护的成本等等。

朱由校其实很关心漕粮的问题,之前在上经筵的时候,就跟孙承宗、丁绍轼等人讨论过漕运的成本,也让翰林院找来许多关于漕运弊端的题本拿来看。

现在他心中也有个了个大概的数字了。

就其漕船而言,明代漕船的数量很多.但是却不可能永远使用,而且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漕船损坏、烧毁、沉没,因此需要建造大量新船。

根据工部与户部的记载,基本上每年新造的漕船差不多需要一千五百艘左右,而每一艘的造价都在一百一十两银子以上,由此估算每年光造漕船的银子就有十六万两以上甚至更多。

不过按照明代官吏的贪墨程度,朱由校有理由怀疑这每年的一千五百艘究竟有多少能真正造出来的,其中贪墨怕是极其严重。

就这其实还不算什么,真正大头的是漕粮的运输成本,其中包括运粮成本跟漕工的饷银,这个费用极高,有所谓“粟之入也,石费五倍”的说法,就是通过运河北上,运费竟是运物价位的五倍之多。

不过这个成本不是朝廷来出,而是百姓出的。官吏会让百姓在交税过程中,把银子的运输费一块交,这个差不多是税赋的一半左右。

比如假设交付至北京的漕粮有三百万石,那实际上征收的粮食差不多有四百到五百万石,这个钱不可谓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灵异界之范君之旅双穿:漫威与DC的华夏超人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孤独的子弹十三吉祥之逆刃抓鬼安保公司从faiz开始的骑士旅行刺客伍六七开局牛马符咒锤爆赤牙困惑人生甄嬛传:从替大胖橘做绝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