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并不是很在乎那是什么,只要声音不是太过刺耳,其实他都能够接受。
在他15岁以后他就开始习惯了夜晚。
午夜在医院陪睡时,病房厕所里面的水声,外面值班的小护士之间的讨论,或者是其他病患家属出去抽烟时的走动声。
后来回归学校之后和同学们经常一起半夜从学校翻墙出去上网,后半夜当他们都睡觉时,他独自一个人重复的观看着海贼王顶上战争的片段。
因为长期处于这些环境中,最后他的成绩自然也不理想,张浩放弃了高考。
最后走了自主招生,上了一个专科。
前往陌生的城市考试时,他也习惯夜间走在各条黑暗中的马路上漫步着。
一盏又一盏的路灯一直在前方蔓延着。
一段光亮,一段昏暗,不停的交替着。
有的时候他也会停下来,因为在下一盏路灯的旁边有一棵很大的杨树,昏黄的灯光照在杨树下,张浩一直都觉得这个景象很美。
虽然张浩不喜欢自拍,但是那几年他的手机里面存了很多,他在午夜出去散步拍到的照片。
停在远处拐角投食的流浪猫。
寂静的十字路口,昏黄的灯光洒在上面,那是一种奇特的光影。
灯光照亮围栏旁边的杨树,一半阴影,一半光辉。
月上中天,月光洒满小巷。
在走到一段大路和一段小路的分叉口,一边是拥有光明路灯的大路,一边是没有一丁点灯光的小路。
张浩在这个时候总是犹豫着,既不想重复着同样灯光下的街景,又害怕那黑暗中隐藏着的无尽的未知。
后来他总是经常踏入黑暗之中,打开手机的手电筒,没有走多久就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
这时他并没有感觉到害怕,反而有些安心,因为这里有狗叫声,说明这里是有住人的。
午夜世界的道路总是那么的寂静,风吹过耳边的声音可以清晰可见。
当自己走动时,脚踩到地上时和地上的柏油路和水泥路摩擦出不同的声音,也是清晰可见。
等他停下来,坐到旁边公园的座椅上,或者一个石墩,亦或者就坐在马路旁边的种植着行道树的人行道时,两只耳朵也会立马传来阵阵的耳鸣声。
不远处的十字路口捕捉行车来往的闪光灯,不停的闪烁着白光,总是晃的让人不得安生。
这些景象都是张浩无法忘却的回忆。
……
当然这些都是城市里面的声音,每当暑假张浩回到家里时,每隔一段时间他也会在午夜中失眠或者半夜中惊醒。
这时他也会在午夜中不停的漫步。
垃圾桶上面一群小猫在翻找着食物,会被张浩这位不速之客瞬间打断,从垃圾桶上迅速的跳下。
张浩无意间路过一家养狗的地方,那些小狗也会突然的汪汪汪直叫,最后导致的就是几条街的狗都叫了起来。
他习惯性往家里面那边山上的烈士陵园那边去,因为那边有很多的亭子,还有非常大的广场。
每当农历15号的夜晚时,林园的广场都会被月光照的分外的明亮,山风吹拂着山间的松树沙沙作响,或近或远的蝉鸣蛙叫也在此起彼伏。
虽然是在夏季,但是被这银色的月光笼罩,又被山风一吹,暑气就会很快的离开。
而在这样的夜里,张浩总是会带着耳机听着朴树或者许巍的歌曲。
其中他听的最多的是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他并不是在悲哀着生活的不公,而是他很喜欢许巍那样如诗歌一般的低吟浅唱。
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与夜间的山风,清冷的月光和孤寂的张浩是如此的和谐。
偶尔张浩会从凌晨一直待到早上四点,这时会陆陆续续的有一些镇上面的大爷大叔们过来晨练,张浩经常和他们一起在这里等候着日出。
天空先是有些昏暗,慢慢的远处天际开始慢慢的泛白。
其实也不算是白,应该算是一种淡淡的蓝色或者说是墨蓝色。
然后很层次分明的墨蓝色和白色,黑色,很有层次的由远而近的排列着。
不知道过去多久,从远处的天际到近处的景观不断的在变白,天上的星星仍然还在,月亮已经逐渐的挂在西边的天上。
直到慢慢远处的云层出现了一丝丝黄色,慢慢变成红色,最后才能看到远处的天边出现了太阳的一角。
……
这时张浩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也没有拨弄着吉他的琴弦,只是微微闭目抱着吉他。
黑夜仿佛有一种魔力,它既让你变得空虚感到害怕,同时也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沉淀自己,能够发散的进行思考,能够让自己像一个旁观者一般梳理着过去。
从而能在更高维度的反思着自己。沉淀着自己,能够更快的处理着这些信息,更快的把握住灵感。是一种极为神秘的存在和时刻。
只有人在极度的安静和身心放松的时候,他才会想起自己到底是谁,他才会回忆起那些他最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