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饭点,《人间指南》编辑部的三位毫不留恋地起身,去食堂。
吃饭不积极,脑子有问题。
食堂在写字楼一楼。
写字楼共三层,外观像个小洋房,院落也很大。停着好几辆汽车。
正式地来讲,这是“大文化出版单位”的办公楼。
《人间指南》编辑部隶属于大文化出版单位的其中一个部门,妥妥的事业编。
各种福利还是不错的。
如果方时毕业后顺利被分配到这里,那么也不失为一个长远的稳定去处。
只要杂志不关门的话。
路过一楼保卫处的时候,方时还跟传达室的大爷挥了挥手。
大爷正咂着一个麻油菜包,捧着出版单位免费的过期杂志,看得投入。
瞧见方时的热情劲儿,他也笑着张罗道:
“头一天来这儿工作,顺利不?遇到困难也没事儿,中午吃饱了接着干。食堂今天的猪肉炖白菜我看不错!尝尝!”
“得嘞!”
食堂在一楼走廊尽头。
进了食堂,方时才真正见到了偌大出版单位的其它同行。
年纪稍大一点儿的,穿的棉袄棉裤;年轻的,有穿着风衣和皮外套的。各色各样。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
余德利去了左排的“燕京小厨”窗口。
“燕京小厨”是小灶,可以点菜,现炒现做。当然,价格也会偏高一些。
往往是聚餐、或者生活水平高的同志爱来光临。
只见余德利对着贴在窗玻璃上的价目表比划了几下。
半分钟后,他揣了张条回来了。
“点了什么?”方时问。
余德利看着条,“要了半扇烤鸭,还被撺掇着点了羊头汤。正好中午就喝羊汤吧,饮料太凉。
“哎,你们去打几份米饭,再要点儿素菜。我找张桌子等你们。”
李东宝遂带着方时来到了大锅菜的用餐口。
“浪费粮食可耻”的标语贴在醒目处。令人难以忽视。
李东宝鸡啄米似的挨个看了一遍菜色,末了对打菜的厨子说:
“怎么都是大白菜?白菜入侵?”
方时闻言,也来到窗口前,抻着脖子朝里看。
猪肉炖白菜,白菜炖豆腐,上汤白菜……
“白菜在这里开会呢。”方时打趣道。
“白菜怎么了,白菜营养价值高,连国宴上都有白菜。想吃西洋参还没有呢。”
厨子不高兴地敲着碗沿。
“好歹也多翻点花样嘛,你看这个醋溜白菜,打三天前我就瞧见它在这儿。别是卖得隔夜菜吧。”李东宝侃。
“想要没吃过的花样,去卫生间里找。我们这食堂就这么一二三四五个人,能变着法儿给你做出这么多种,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我说你这个老北平还能不知道?京城一到冬天,街上院里到处都是白菜萝卜。”
厨子也做腻了白菜,但也没辙。
“是,一到冬天,北平城就变成兔子窝。”方时笑说。
八九十年代,京城大白菜连年丰收,供过于求。
为保证农民兄弟的利益,政府号召吃“爱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