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教材,避开讲义。方时在人大出版社颜康的“办公室”就坐。
今天是周末,出版社都没什么人。
“喝茶?”颜康提出。
“白水就行。”方时不挑。
路过这里这么多次,还是头一回进来。
人大出版社顾名思义,跟人大脱不了关系。
刚建国那会儿,二者差不多是同时成立的。
大学需要教材,国内少,怎么办?自己办!
所以,全国第一所集教材翻译、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学出版社就落成了。
自打开了这个先例,兄弟院校也纷纷效仿。可教材是横在眼前的一条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材选得不好,坑害得是几代人。
比如三十年后的“毒教材”、“毒教辅”,方时只觉得让他们蹲牢子都不解气。
人大对此问题也是慎之又慎。
当时学校特地请了苏耳关专家,从浩如烟海的教材中精挑细选出一小批,向教育部门推荐。
之后又不负使命,承担起发行出版的任务。
时至今日,人大出版社已经从大学内部机构,成长成为对全国供应的综合出版社。出版图书也不止局限于教材。
“你就在这实习?”
“对。从大学里来,到大学里去。”
颜康给方时泡了杯滚开的绿茶。
方时学着以前的文人雅士那样,用盖碗拨开茶梗,饮了一小口。
“味道如何?”
“烫。”方时苦着脸。
颜康抖了抖茶罐里的茶叶,“本来是孝敬我导师的,给你喝了,还真有点可惜。”
“这就舍不得了?”
“好茶要给会品的人喝。没看《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妙玉嫌弃贾宝玉是饮牛饮骡。”
方时把茶杯捧在手里暖手,“你也研究起古代文学了?跟我们院抢饭吃?”
颜康眉眼飞了起来,“我前不久看了央台播《红楼梦》的录像带。大有收获。
“人啊,还是得多学习名著,多读书,多看报,才不会被时代发展给甩了。”
方时看他这一书柜的书,《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评萨缪尔逊经济学》《马恩列斯论报刊》……
“你已经走在时代发展前面了。”方时说。
颜康拍了拍这些砖头书脊背,“这都是我老师翻译和写的书。他书柜里从不放自己的书,我替他放着。”
“你的实习也是导师安排的?”
说到这,颜康眼神有点躲闪,“算是吧。反正专业对口。”
他像是急于把话题从自己身上引开,“你在哪个杂志实习?还没问过。”
方时:“大文化出版单位,《人间指南》杂志。”
颜康努力回想了几秒钟,“噢,那本杂志,我常买来看的。”
你最好是真的买过。方时在心里干笑。
一杯茶从黄色泡到没色,方时耗在办公室里跟颜康扯东扯西。
方时提到自己想在校园里找几个卖二手自行车的,转手给胡同里的熟人。
颜康颇不以为然。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不就是不成气候的捡漏吗。”
方时还未来得及解释,一位精干、花白头发的老人忽然现身在办公室门口。
“这会儿你又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了?”
颜康猛地起立,摆出一本正经的架势严阵以待:
“高老师,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