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当朝的六部都堂一半都遭到了言官的弹劾。
最开始遭弹劾的是吏部尚书杨博,随后是户部尚书葛守礼,现在则轮到了工部尚书雷礼。
雷礼,字必进,号古和,江西南昌府丰城人,嘉靖十一年进士,自嘉靖三十七年由世宗皇帝提拔为工部尚书后任职至今。
在世宗皇帝一朝,最容易捞钱的部门,除了户部、吏部,可能就是工部了。
无他,世宗一朝营建了许多宫殿,每年还要修缮黄河河道、再加上一座永陵,里面的钱如海一般多。
也是因为这样,自新帝登基之后,工部官员有不少因贪污受贿而遭到了弹劾,其中官职最高的是徐杲。
徐杲原是匠官,因技术扎实被世宗皇帝一路提拔至工部尚书的高位。
当然徐杲这位工部尚书主要负责营建,与雷礼这位工部尚书的分工不同。
虽然雷礼参与了诸多项目,比如修卢沟桥、三大殿重修等等,但他只是挂名,主要负责的是徐杲。
所以徐杲虽然被参倒了,但雷礼并不慌张,因为那些项目他插不了手。
可万万没想到,雷礼还是被弹劾了,而且还是被一件他认为是与他无关的事情弹劾的。
前几日礼科给事中周世选上书弹劾工部尚书雷礼,以私忿中伤光禄寺寺丞万廷言,将其出为云南按察司佥事,且列礼罪状,宜罢。
单单从这简单的一句话,很难让人明白,为什么工部尚书雷礼与万廷言有私怨?
且为何工部尚书雷礼,有能力将光禄寺寺丞(正五品)万廷言外调至云南任云南按察司佥事(正五品)?
而为何礼科给事中周世选要为万廷言打抱不平?
《论语·为政第二》有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要先分析这几人的来历。
周世选,原为国子生,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恰好那段时间高拱正是国子监祭酒,从这点来说,这周世选也算是高拱的门人了。
可是周世选不喜欢高拱盛气凌人的性格,不愿接受高拱的颐指气使,二人之间便有了些许私怨。
万廷言,江西南昌人,与雷礼是同乡,他也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与周世选是同年。
万廷言其人,是王阳明的门徒,其父是王阳明的弟子,其本人师从罗洪先。
罗洪先其人,极其擅长地理制图,而万廷言又精于《易》,恰好雷礼是工部尚书。
古人建造最讲究风水方位,是以这两人因为世宗皇帝时的工程营建而产生了矛盾。
也许是万廷言对那些营建大放厥词,而这些话又不知怎么回事传进了与他同乡的高官雷礼的耳朵里。
于是雷礼在友人或下属面前,轻轻点评两句。
这你来我往的,郤(xi)就产生了。
总之不管如何,两人之间有了些许矛盾。
工部尚书雷礼也承认自己与万廷言有些许矛盾,可并不代表他需要打击一名后进。
如果要打压万廷言,他为何不直接在世宗皇帝一朝,万廷言刚中进士,要选官的时候打压,却偏偏等到新帝登基时打压?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可值万金!
雷礼为工部尚书多年,他自觉自己路子走窄了,官位也已经到头了,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所以他在世宗皇帝时,自持圣眷在身,保持中立,即不倒向严嵩,也不附和徐阶。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觉得自己被人当作软柿子来攻击了。
自胡应嘉罢黜为民、欧阳一敬原职外任之后,科道言官们没了领头羊,所以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头了。
其间的手段,雷礼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