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镐其人,他也算是个老辽东了,早在万历二十五年就曾去过朝鲜和侵朝的倭寇交过手,只是后来因为战绩不佳,并且还企图隐瞒败绩、谎报军情等被免职。起复后又曾经于万历三十八年担任过辽东巡抚之职,对辽东的情况算是比较了解的。
杨镐在官场上的风评不是很好,时人评其为官欺上瞒下,又好做大言邀功,为此曾数次被罢官免职。
倘若不是因为明朝中后期士被大夫们把持了朝政,这些士大夫们内部之间虽然党同伐异,但在万历年间尚还没有把事情做绝,一般不会要人命。所以杨镐虽然风评很差,多次被罢官废黜,但总能保得命在,还有起复再来的机会。
近年来建奴在辽东已然做大,奴酋努尔哈赤僭越称汗,呼啸辽东,对大明所属的辽东各处或蚕食、或鲸吞,已经给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带来严重危机。
而在去年——万历四十六年又悍然攻陷抚顺,其后虎视辽沈,已然显露出鲸吞整个辽东之态。
后金如此昭然若揭的做派,素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明当然不能再熟视无睹了,倘若辽东沦陷,且不说天朝上囯的脸面了,这是虚的。单单只是失去人参、东珠还有珍贵毛皮的产地等等这些经济因素就足以让大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义愤填膺。
要知道,能消费得起这些奢侈品的可都是大明的统治阶层,经营这些奢侈品并从中大发横财的后台老板依然是这些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失去辽东最先触动的就是这些把持了朝政的士大夫们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失去辽东会直接导致大明和藩属国朝鲜之间丧失陆地接壤,要知道朝鲜可是大明最忠诚也是最重要的藩属,大明可是为了朝鲜刚刚和倭寇死磕过的,为了保住朝鲜这个藩属,本就财政紧张的大明甚至不惜打空了国库。
以上种种原因可知,大明是绝对不会忍下后金吞并辽东的,这一仗非打不可。
此次大明朝廷决战意图是选择主动出击,彻底铲除建奴在辽东的存在,之所以选择杨镐经略辽东,就是考虑到杨镐有多年管代军队的经验和在辽东任职的履历,且杨镐又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不存在像武将那样手握重权后尾大不掉的风险,符合明朝中后期文官掌兵的一贯操作。
杨镐此战的战役安排是:以后金伪都赫图阿拉为总目标,采取四路会攻,分进合击,攻后金所必救,然后铁壁合围,对建奴来个犁庭扫穴,彻底解决为祸辽东百余年的建州女真。
大明为此战准备的兵力计有:宣府、大同、山西等三个边关重镇抽调的精锐边军三万余人、
从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等四处合计抽调精锐边军约两万五千余人。
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等处共选拔精锐约两万余人。
又从浙江把威名赫赫的戚家军也调往辽东,此时的戚家军虽然已远不及当年,但在已经逐渐糜烂的大明各军中,依然算是不折不扣的精锐强军。并且这次抽选的四千戚家军,是精细挑选的,年老体弱的直接淘汰,就是担心这些南方兵经不起浙江到辽东的长途跋涉。
另外还从永顺、保靖、石州等西南各处宣调了八千多精锐土司兵,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四川石柱吐司的白杆精兵。
以上合计,明军自关内出动的客军总数就有约八万七千人。
还有大明在辽东的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出动的一万多人,大明忠诚的藩属国——朝鲜军出动了一万三千多人。
以上客军和盟友、藩属军合计有十一万多人。
还有辽东本地边军、营军再加上残余的卫所军合计也有六万多人,全军总计达到了十七万多人。其中辽东本地军负责守卫后方,并提供接应,支援,必要时根据情况出动,出征的主要是内地来的客军和叶赫盟友军及朝鲜藩属军,对外号称四十七万大军。
但这四十七万大军也不全是号称,按明军惯例——三伕供一兵算,此时奔波在千里后勤线上的民夫丁壮恐怕至少也有四十多万人。
所以算上后勤的民夫,号称四十七万也不算夸张,甚至说完全没有一点儿夸张。
就精锐程度而言,明军这次从全国抽调的客兵,都是真正的精锐。不论是南方的步兵还是西南的土司兵,还是北方九边军镇的边军,都是经历过实战且声威赫赫的精锐敢战之军。
无论从人员数量,兵器质量,物资配备,士卒及将领素质,还是精锐程度上看,参加萨尔浒之战的明军都要远超前番抗倭援朝时期的明军。甚至可以说是自大明成祖永乐帝北伐之后,两百多年来明军对外作战的最强出动。
明军的具体部署是,辽东经略杨镐本人坐镇沈阳协调诸军,是为战役总指挥,四路大军分别是:
北路军,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一万五千人南下,(此部兵力的数量明史和清史记载差异较大,但实际人数应该远不止一万五千人,较为符合实际的应该在两万五千人左右。)在盟友叶赫部一万余人的配合下,经三岔儿堡(在今辽宁铁岭东南),进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建奴,此路是为东路军或说北路军。
西路军,此路大军为此次出征的明军主力,也是四路明军中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一路,由总兵杜松率领,人数约三万五千余人,是为此次讨伐建奴的主力中军。西路大军由沈阳出抚顺关后进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建奴,担任主攻身份。
西南路军,由大名鼎鼎的“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总兵李如柏率兵两万五千余人,从西南方向进攻赫图阿拉,此路是为西南路军。
南路军,由著名的“万人敌”——总兵刘綎率兵一万五千余人,汇合藩属朝鲜军后共约两万五千人左右,经宽甸沿董家江北上,由难免进攻,此路是为南路军。
另外,还有总兵祁秉忠、辽东将领张承基、柴国柱等部驻守辽阳,作为机动增员部队;总兵李光荣率兵一部驻守广宁、辽西一线,保障后方交通;副总兵窦成武驻扎在前屯监视蒙古各部;以辽阳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送粮草辎重,保障大军后勤等。
此时的明军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一声令下就可四路齐发。
在出征前杨镐为了进一步提高士气,又搞了个“擒奴赏格”并上奏万历皇帝,经兵部尚书黄嘉善复奏,万历皇帝允准、内阁副署后,诏示天下。
诏曰:凡擒斩奴酋努尔哈赤者赏银一万两,升都指挥使;擒斩其八大贝勒者赏银两千两,升卫指挥使;李永芳、佟养性等明叛将,若能阵前反戈,俘献努尔哈赤,可以免死。
又诏告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布扬古者,其若能擒斩努尔哈赤,朝廷会将原给予建州的敕书和所封的龙虎将军、散阶正二品等衔尽皆转授给海西女真。若能擒斩努尔哈赤的十余个至亲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的大将,以及其他亲信抑或领兵的大、小头目等,一律重赏并论功大小封授世职(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