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已经不足以形容这种天份了。
李泰也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不禁问道:“这字写的很好吗?”
李世民深吸口气:“何止是好,简直是太好了。”
长孙无忌也点头附和:“不看字体只看书法,牛师友已经摸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道一声大家也不为过。”
李泰不敢置信的道:“就他?怎么可能?”
回想今天陪他们玩了大半天飞行棋,又亲自下厨做饭的牛师友,他怎么都无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李世民心中还是有些怀疑的,所以说道:“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这字是不是他写的很快我们就能知道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大不了再让他写几幅字帖,当着面写。
是真是假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如果是真的,那可真的是天大的喜事。
神童,这是祥瑞啊。
直接降在秦王府,这里面可说道的事情就多了。
李世民又看向盒子里另外两个卷轴,心态和刚才已经截然不同。
这不是两卷普通的字帖,而是两样瑰宝。
《洛神赋》如此惊艳,不知道这两个会不会给他更大的惊喜。
伸手取出比较厚实的一副卷轴,小心翼翼的打开。
看到里面的内容,李世民情不自禁的露出欢喜之色,竟是道德经。
李家认老子为祖先,在政治上尊崇道家,看到道德经他自然有亲切感。
牛师友专门抄录这幅字帖,明显有讨好之意。
这份心意,他收下了。
这幅字帖使用的是纯正楷书,每一笔每一划都非常端正。
由此也能看出,他在抄写道德经的时候,是怀着肃穆朝圣之心的。
这一点尤为的让李世民满意。
“此篇文字结体宽绰秀美,以正示人,看似柔顺,实则骨力内敛,可谓是寓紧敛于疏宕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
“他还将行书的笔法化于于楷书之中,故此字静中有动,断中有连……”
李世民一番剖析,让李泰一脸茫然,长孙无忌则深以为然的点头。
一手行楷,一手正楷,实在是惊艳。
仔细观摩了好几遍,李世民才意犹未尽的抬起头:
“好字,好字啊。”
他有无数赞美的词汇想说,可最终还是只用了最普通的‘好字’。
但谁都能看得出,他语气里那极尽的赞美之意。
长孙无忌却有些遗憾的道:“美中不足的是就是这纸,太普通了。”
李世民连忙伸手摸了摸,发现何止是普通,甚至可以说有点劣质。
再去看墨迹,发现也是那种最劣质的松烟墨。
这让他很是心疼,劣质纸墨虽然不影响书法的美观,却因无法长时间保存,影响收藏价值。
想到牛进达的俸禄和家庭情况,他感慨的道:
“进达是个廉洁之人啊,那点俸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恐怕已经没有余力再购买上等纸墨了。”
“这些天他们父子立下不少功劳,还未做奖赏,就赏赐给他一些财帛吧。”
长孙无忌恭维道:“大王英明,牛将军必会感念大王恩情,忠于王事的。”
李世民点点头,突然又补充了一句:
“嗯,再将我珍藏的硬黄纸给牛师友送一刀过去,让他重新写几副字帖,不能比这两幅差。”
硬黄纸是隋唐时期最好的书画用纸,因为制作流程复杂繁琐,一年也产不出多少。
基本都被世家大族包圆了,很少流出。
当然了,皇家自然是不会缺的。
李世民堪称大唐第三人,本身又是书法爱好者,家中藏有不少。
别小看这一刀纸,找到买家了能在长安换一套房产。
李泰可没心思关注这个,眼巴巴的望着最后一个卷轴。
眼见父亲一直说别的没有动手的意思,就忍不住催促道:
“耶耶,快看最后一个字帖上面写的是什么。”
经过两次惊喜,李世民对第三个卷轴的期待感,已经远不如前两个了。
倒不是对书法不感兴趣,而是他觉得前两个已经足够经典,第三个最多也就是如此。
所以他才没有基于打开,而是谈起了别的事情。
听到儿子催促,他也就顺势拿了起来。
有些漫不经心的打开,当看到里面的字的一瞬间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字帖,像是看到了什么奇迹一般。
长孙无忌有些惊讶,莫非比前两幅还要好?
连忙低头看去。
兰亭集序?可那不是行书吗,这怎么是楷书?
仔细观摩,下一刻他不受控制的惊呼道:“这……这莫非是王右军真迹?”
王右君就是王羲之的别称。
难怪大王会如此震惊,作为王羲之书法的狂热爱好者,看到他的真迹可不就是如此吗。
李世民深吸口气,有些失望的摇头道:“不,王羲之的书法没这么差。”
但随即他又用复杂的语气说道:“这是以王氏笔法,化行为楷写就,却又能以假乱真使人几以为乃王右军亲笔。”
“咝。”长孙无忌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王氏笔法?这怎么可能。”
他连忙凑近仔细观摩,然后梦呓般说道:“竟真是如此,牛师友尽得王右军之笔法矣。”
李世民再次摇头道:“不,不是牛师友,是万人往。”
“此字徒具其形却无神韵,说明写字的人是在强行模仿,本身并未掌握这等笔法。”
“应当是万人往写过此类字帖,牛师友临摹过,现在为了讨好我特意写下来的。”
长孙无忌不禁点头:“大王慧眼如炬,当是如此。不过牛师友才八岁,能做到形似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世民越想就越觉得不可思议,盛赞道:
“万人往可谓是尽得王右军之笔法矣,没想到时隔数百年竟有如此奇才诞生。”
长孙无忌恭维道:“或许王右军泉下知道了圣人对他书法的喜爱,故才时隔数百年传下一名弟子。”
这话吹捧意味过于明显,李世民没有接茬,而是道:
“我苦寻兰亭集序真迹多年而不可得,没想到今日竟能看到如此佳作,也足以自慰了。”
不过随即他又遗憾的道:“只可惜此非原本,牛师友笔力不足,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实在让人遗憾。”
长孙无忌心中一动,道:“那万人往既然能化行为楷写下兰亭集序,真迹会不会就在他手中?”
李世民眼前一亮,有些激动的道:“着啊,辅机你提醒我了,很可能就是如此。”
“找到他,一定要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