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稳重一点,这熊样儿以后怎么跟哥混!”
“嘿,这也就在你面前,在外面我那是相当稳重。”
“德行!”
老实讲,张宁的面貌真不适合当大哥,瞅着就喜庆,跟大哥完全不挨边。
进了张宁家,现在每家每户布局都大差不差,无非座椅板凳,好点的来个缝纫机。
陈文眼尖,一下就瞅见柜子上摆着的收音机了。
“看成色挺新的,新买的?”
张宁干笑两声,道:“这不我爹喜欢嘛,手里头有钱,就给安排上了。”
一台全新收音机,现在价格估摸着也得一百出头,还得工业券,很不便宜。
张宁家里有了这玩意儿,老子一下班就倒腾,声音整个院子都能听见,很是长一把面儿。
“店开好了没?”陈文问道。
啪!
张宁猛地一拍腿,兴奋道。
“阿文,就等着你问呢,我都快兜不住自个儿先说出来了,你让我和强子开店的事儿,一回来第二天就开始寻了,一个星期就开起来了,你猜猜这一个月我们赚了多少?”
陈文这方面最不喜欢动脑筋,白了他一眼。
“你脸上都快写出来了,快说吧。”
“这个数儿!”
张宁伸出右手比划一下,眼神中尽是兴奋之色,陈文来了,终于有个能掏心窝子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了。
换其他人,哪怕最近玩儿熟络的玩伴儿,他也不放心掏心窝子。
“还行,领我去看看。”陈文点了点头。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你开店,不保证大富大贵,总会赚着。
知青回城,大量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可原先的职位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老子不退休,你就得失业,流浪街头作无业游民。
张宁更是深有体会,下午热头儿一过,街道上就会摆满做生意的小摊子。
大多是年轻人,卖什么的也有,就是寻着打发时间的同时,再赚个小钱。
张宁和宋强听取陈文的建议,一回来就观察现在的社会环境,几天后心里放心的同时,寻到了一处好的门面,开了第一家早餐店。
起初他们还怕没人来光顾呢,毕竟家里都有做饭的习惯,谁想着花钱出来吃。
可一开业,他们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
两人没有多在家待,先出门儿,再第三个四合院叫出宋强,又是一顿交谈,这才去了早餐店。
“就这儿了,平常是我二爷再看着。”到了门口,张宁提了一嘴。
站在门口大致看,就是一个小平房,门儿敞开着,也没个牌匾,窗户上靠着一块儿板子。
上面标满了各种吃食。
宋强寻着陈文的目光,介绍道。
“这是咱们的卖品,刚开始只有油条,豆浆豆汁儿,后来越来越红火,就多了豆腐脑,包子还有焦圈儿,”
“这个价格...”
“价格也是我们俩深思熟路定下的,宁儿他二爷也出了不少注意,包子是肉馅儿的,五毛钱一个,买的人少,但也不错,油条一毛一根儿,豆浆豆汁儿三毛一碗,豆腐脑四毛。”
陈文听着点了点头,价格不贵,还是那句话,只要肯花钱买的人,就不会觉着花着钱有亏的道理。
张宁也是接话道:“别看定价都是几毛几毛的,就现在一天,起码能卖个几百份。
我是发现了,现在好多人图省事儿,早晨家里都不开火了,就是想着多睡会儿,最后赶时间来这儿买点早餐,味儿还比家里做的好,价格也合适。”
宋强在一旁深以为然,他还记着在农场陈文跟他们说过的话,时间越往后,老百姓赚的钱就越想花出去,特别是年轻一代,赚钱搁着不消费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