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寒门学子阶级跃进最容易也是最难的一条路,如今榕树课堂有了优质的师资力量。
在这里读书,他们发自内心的想读书,没有厌学的心态不说,而且还很舒服。
连一些大人们也都偷偷地在院外听讲课,除了好奇之外,也是这里太凉快了。
2级的绿意盎然把80米范围内变成了一个26度左右人体最舒适的环境。
湿度、温度都恰到好处,而且还把阳光给遮住了,让学子们免受高温的侵袭。
光是这一点就让村民们啧啧称奇,都在后悔当初没有在院子内种植榕树。
不过也正是如此,让城东村掀起了种植榕树的风潮,一般的榕树长成的时间还是很长的。
无法像是荣耀一样,5年时间就已经长成能挡风遮雨的参天大树的。
但是榕树成为了村民们遮阴纳凉的理想场所却是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对于荣耀来看,榕树的待遇在接下来的日子内越来越好。
也是因为他培育了一帮读书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读书人都是掌权人。
一句话都能改变人的一生,何况是树的一生了,同样的一些享受过榕树遮阴福分的学子也通过自己的权利为榕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比如说后世能有这么多的千年的榕树留存于世,很大程度还是官方和民间的通力合作。
历史上张伯玉在做福州太守之时就大力鼓励民间种植和保护榕树,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的官方也知道绿化的重要性。
虽然没有研究出树木能吸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从而释放出氧气的科学论据。
但是绿树成荫的城市居住在这里的话,心情都会愉悦不少,总不能觉得生活在光秃秃的城市就舒服吧?
此刻榕树下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的技能释放之后,就算是盛夏时节,树底依然凉爽异常。
符安作为老教谕为建安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临老了看到建安神童辈出,又是受人之托,因此打算来重新开设私塾。
没想到院子内坐满了上百名孩童,看到这个阵仗,符安起初吓了一跳。
但是也觉得城东村的孩童都喜欢读书自然是好事,所谓有教无类,符安自然不会嫌弃这些孩童。
而且院子的主人都同意,所以他也没说什么,可是人资质有限,符安的精力也有限。
符安一开始就约法三章,对于课堂的纪律性看得很重。
尽管有上百孩童,却无一人敢于在课堂上喧闹,因为一旦违反的话,符安就会记上小本子,三次过后离开榕树私塾!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符安拿着诗经朗读道。
上百名孩童齐声跟读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这也是城东村的孩童第一次读《诗经》,此前都是抱着半部《论语》不解其意的朗读。
尽管不解其意,却觉得圣贤书蕴含着大智慧!
“先生,学生知道木瓜之意,却不懂琼琚是何物?”
先秦时期的这首《木瓜》朗朗上口又含有了人生的哲理,对于孩童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伯玉,你解释下。”张伯玉年龄较大,也坐在榕树下的第一排,作为符安的亲传弟子,张伯玉早就熟读四书五经了,木瓜自然也知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