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正好这些钱可以招募些塾师和修建院子。”符安倒是很清楚商人的想法,有教无类,当然了,也不能厚此薄彼。
有钱人肯出钱买学位,符安求之不得。
何况现在的院子现在是太拥挤了,要扩大的话,资金和人员也是第一要考虑的。
正好可以用这些钱请一些私塾老师协助他,符安就能专心知道李清清和张伯玉了,毕竟距离御前童科殿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清清这是你写的?”符安和张伦品茶闲聊的时候,晨读过后,李清清要临摹颜体,直接把刚才读得《孟子》给写了下来。
“颇有颜体的风范。”张伦也精通书法,平时也会临摹颜真卿的字体,不过却没有李清清这么有神韵了。
符安会推荐李清清临摹颜真卿的楷书,也是因为宋朝官方以楷书为主。
所谓的宋体字只是适合雕版印刷,因此大部分的书籍都是宋体字。
但是手写的还是以楷书为主,毕竟不论是童科还是科举,写是最关键的一环。
字太丑的话,卷面分都要扣不少,李清清目前的弱项就是字不好看……
“伯父过奖了,跟伯玉修习的王羲之行书差远了。”
“哈哈,伯玉从小就临摹书圣的行书,的确有些小成。”张伦还是很骄傲的,在他们张家这些后辈,只有张伯玉有读书的潜力。
而且极为有可能考上进士,如今成为了附近颇有名气的神童,接下来还要参加御前童科。
考中的话就是直接有功名在身了,对于今后考取进士有优先权!
张伦这辈子就只有做个县令了,他也很知足,而且也尽力把建安县治理起来,让当地的百姓享受几天的太平日子。
这样也算是张伦为父老乡亲做出的贡献了,而张伯玉不同,他是能做宰相影响整个国家的人才!
张伯玉作为大弟子也能代替符安教授他的小学弟们,此刻正在讲解《孟子》的要义,颇有点做教喻的潜质。
不过这种大才做老师还是大材小用了,如今吃了智慧果实的张伯玉潜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
历史上没有受到重用的张伯玉,到如今的话,能在童科上得到官家的青睐。
后续的仕途估计会更顺利一些,至少坐上宋朝的最高机构的长官也不是没有可能。
正当符安跟张伦讨论如何运用建安商贾们捐献的银钱发展榕树私塾的时候,荣耀在外面听着张伯玉讲解《孟子》要义,如沐春风,枝叶也更郁郁葱葱了。
特别是张伯玉的次生树才气都要溢出了,在榕树底下,张伯玉似乎自信心爆棚,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这些初学《孟子》的孩童们受益匪浅。
相比较符安传统的教育方式,张伯玉的讲解还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的,这也难怪符安乐于让张伯玉充当“小老师”。
他现在已经不算是小老师了,比一般的官学教喻都要厉害,简单地说官学的教喻是有正式编制的老师。
而私塾的教书先生都是没有编制的补课老师之类的,所以对于张伯玉的教学能力评价还是很高的。
“张伯玉对儒学经典的讲解还是很深入的,不像是一名少年能悟出来的,潜力十足啊。”荣耀也对张伯玉这个翩翩少年极为认可,而且对于李清清照顾有加,人品还是很可靠的,没有嫉妒李清清的才气,反而引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