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来到正午,王凝之游玩了一个早晨,美景赏的也差不多了,丁春秋便请王凝之入了宴席。
别业的正厅,有丁氏子弟百余人,仆婢亦是一百多位,王凝之与丁异、丁元坐主位,丁春秋居王凝之左侧坐陪,其余分坐阶下。
宴上其乐融融,饮酒之后,谈玄之风更是兴盛,在众人的恭维尊敬下,直到下午一点,王凝之才出告辞离去。
在丁氏别业用完宴,王凝之便回到县衙,来到书房中处理乡里递上的尺牍(文书)和郡里下发的通知。
这些都是县里面的大事,小事一般都是主薄帮忙处理。
其实,王凝之今早与丁氏的丁春秋几人相处,可以感受到他们说话的真实不墨迹,固然有些缺点,但也算是一个性格相符的朋友了。
当然,这里面的一定有自己身居高位的原因。
若是个寒门,确是可能不太瞧得起,因为从他们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严守士庶和平民之间身份的,这也是士族高高在上的局限性。
王凝之作为一个通读历史的现代人,他的优势实在太多。
如几百年后从北魏开始到唐朝,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阶级的均田制,再到后世的土地革命,只要制度没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广大农民支持。
政治体系更不用多说,后世大多都是实用的,如中央集权的内阁、军机处等等,东晋早已有三省制了。
从大势上看,均田地有利于巩固统治和中央集权制,对发展农业的作用极大。
但依照现有的制度,不实行土地革命,几百年后,一定会不可避免的名存实亡。
当下,王凝之不再想这么长远,放下手中书简,眺望了一下窗外,闭目休息了一会儿。
幽兰动作轻慢的倒了一盏茶,忽有一个前来小吏敲门,王凝之让他进来。
“告禀县令,衙外有人拜访,是钱唐朱氏和礼氏”
“请他们到偏厅来,罢了,我亲自迎接”
王凝之到县衙迎接了朱氏和礼氏的族长,请他们移步到偏厅,彻茶待之。
朱氏族长朱明江,今年已有六旬,原是钱唐七品县令,权顷一时,影响力一度超越钱唐丁氏。
礼氏族长礼培绪,四十多岁的年纪,曾仕吴郡,后来返乡,当上礼氏的族长。
室内,三人席地而坐,朱明江首先开口表明了用意,邀请王凝之到家坐客,礼培绪差不多也是这个想法。
总的意图和丁氏没有什么差别,王凝之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应下,表示日后会去坐客,眼下公务繁多,实在不能脱身。
送走了朱明江、礼培绪二人,又来了赵氏、钟氏及其余的士族和众寒门,王凝之见此,干脆闭门不见,他没有这么多空闲时间。
为了清楚的看到钱唐的农田情况和官吏作风,王凝之准备明日下乡考察,只派小吏告知了县丞、县尉、县相三人,其余者一概不知。